牛首山佛顶宫地下六层的舍利藏宫是整个佛顶宫最核心的空间,是珍藏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的神圣之地。供奉在藏宫大殿中央的佛顶骨舍利由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拱卫于四周,清净庄严,十分殊胜。
人们对四大菩萨并不陌生,可这四尊是距离佛祖最近的菩萨,其设计理念与平常所见的有何不同,究竟是哪位德艺双馨、佛缘深厚的巨匠能具此实力,获此殊荣,担当领衔创作?“大师走进牛首山”第二期将与你分享。本期人物:邱双炯,1932年生,福建德化城关凤池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牛首山佛顶宫白瓷四大菩萨创作者。
在佛教传说中,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令无数众生同登快乐彼岸。智、悲、行、愿是四大菩萨之标征,观音表慈悲、文殊表智慧、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牛首山佛顶宫舍利藏宫里的四大菩萨高约2米,全部采用德化白瓷烧制。
▼观音菩萨右手托净瓶左手结印,盘踞于朝天吼上。
▼地藏菩萨右手持降魔杵,左手托宝珠,座下谛听俯卧。
▼文殊菩萨右手握智慧剑,左手上放置般若经,乘骑狮子。
▼ 普贤菩萨右手持莲,左手如意,乘坐着黄牙老象。
四大菩萨神情或慈悲或肃穆,栩栩如生,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营造了清净纯洁的供养空间,体现菩萨平和、亲切之相。
2016年7月,四大菩萨创作者——84岁高龄的邱双炯大师应“大师走进牛首山”活动之邀,前来牛首山参观交流。与邱老面对面的机会实在难得,交流会上座无虚席。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在邱老略带福建乡音的述说中,四大菩萨创作历程的因缘故事徐徐呈现。
为什么是德化白瓷,而非景德镇陶瓷
说起陶瓷,人们大多想起江西景德镇。实际上,盛产白瓷的福建德化不仅与景德镇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手工艺组织评定的“世界陶瓷之都”,德化白瓷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牛首山选择德化白瓷原因有三:
一是硬度和白度。珍藏佛顶骨舍利的地宫是一处神圣清净之地,四大菩萨像需要用坚硬、纯洁、莹润的材质制作,长期护卫佛陀。福建德化境内戴云山盛产的火成岩瓷土,纯度高、杂质少,硅、铝两大元素含量超过60%和30%,制成的白瓷密度高、硬度大、白度好,且不会吸水或变质,在地宫保卫措施一流的条件下,可存放千年不朽。
二是承载佛教文化。陶瓷本身是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承载,但并非所有瓷窑都有因缘烧造佛祖身边的菩萨。牛首山致力于打造佛教圣地、文化高地、艺术胜地,对瓷窑的工艺、历史、文化都有更独特的选择标准。德化历史上专门制作佛像,是承载佛教文化的瓷窑。清人蓝浦在关于陶瓷的相关志录中评价德化白瓷为“颇滋润,但体极厚,间有薄者,惟佛像殊佳”。
三是国际化。德化白瓷被法国人赞誉为“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获“世界陶瓷之都”的称号,是经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专家组全票通过的。牛首山是世界级的项目,当以世界级工艺美术品相衬。
牛首山做媒,两位艺术家联袂倾力创作
烧瓷步骤是先有泥稿,再做模具,瓷浆倒入模具后烧制,最后脱模成型。关于佛像模型,不得不提一个人——来自福建仙游的雕塑艺术大师林洪荣。为了集合国内最顶尖佛像工艺,牛首山专门邀请林大师共同制作菩萨模型。
林大师制作模型历时3个月,邱老再从流派风格上对模型进行塑造完善,又历时3个月。邱老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个性,与林大师合作使得两个人艺术个性统一并升华,达到更高个性,成就了艺术的百花齐放,所以也十分感谢牛首山为他们二人“做媒”。
心诚则灵,四大菩萨造像超预期水平
据邱老介绍,牛首山的四尊菩萨高度之高、体量之大,是目前白瓷工艺品中前所未有的,是超出他预期水平的精品之作、巅峰之作。整个制作流程包含6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很顺利,没有发生丝毫软塌、开裂、变形,堪称完美。回忆彼时心态,邱老真实的感受是“托佛祖保佑,心诚则灵”。
得偿所愿,来牛首山瞻礼佛顶骨舍利
去年10月,邱老因身体抱恙,未能参加佛顶骨舍利迎请供奉大典,今年7月的“大师走进牛首山”活动刚好弥补老人家的遗憾。邱老在牛首山管委会领导和艺委会专家的陪同下参观了佛顶宫,瞻礼了佛顶骨舍利,鉴赏了书画作品。
牛首山恢弘的建筑艺术、精美的艺术展陈给邱老留下的印象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佛顶寺,邱老受到住持曙光法师的友好接待,并现场留下墨宝“福报善缘”,表达对佛陀的敬仰和对牛首山的美好祝愿。
感谢邱双炯大师对牛首山倾注的感情和心血,我们也衷心祝愿大师福寿安康,祝愿德化白瓷在邱老这样的领军人物的推动下,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