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建平
只要人类还存在,佛像就会存在。这句朴素却意义深刻的话对他影响颇深,也使得他一直坚持于对佛像的研究创作。
初见林建平,这位80后年轻人的憨厚正直令人印象深刻,谈吐间有着投身于艺术的霍然沉稳。如今的他,陶瓷事业正处于创业阶段,创业何其艰辛,但他却说:“从艺术创作中获取的成就感和快乐最重要。”

林建平作品《华严三圣》
“做好佛像就必须把心态调整到最好”
宗教雕塑第一人、明代陶塑家何朝宗是德化窑的代表性人物,是德化陶瓷人心中的祖师爷,其高超的陶瓷工艺仍流传于世。现今,延续何派风格的工艺艺人仍数不胜数,林建平就是其中一位。
“何朝宗创作时心态平和,不惜代价,不惜时间,不惜金钱,纯粹为了追求艺术的高峰。”这是林建平对何朝宗艺术创作的理解,“何朝宗的艺术造诣、工艺水平、作品神韵已经达到了当时的顶峰,雕刻手法非常细腻,比如把他作品的胡须用放大镜放大后来看,会发现每根胡须连大小都是均匀的。”

《普贤》

《文殊》

《释迦牟尼》
林建平习惯在晚上十点左右开始创作,他说那时能让他有平稳的心态。在林建平看来,现今德化的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众多的佛像作品中,佛像的工艺基本都可以得到表现,重点在于作品的神韵,很多人工艺水平达得到,但对神韵的把握不一定达得到。林建平说,“佛学传递给人们安详与慈悲为怀,而要做好佛像就需要自己有最好心态,把自己最好的心态通过佛像传递给收藏者。”林建平很在意自己在创作时的心态,心烦时他会停止创作,平静后才会继续,也因为如此,创作一件作品他需要反复修改,反复找感觉,有时一件作品一个月才会做一次。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使得他的作品开始被外界所关注、期待。
在追随何朝宗艺术脚步的同时,林建平一直在寻找着突破。他把佛像中一些繁琐的部分进行简化,并达到了不同的艺术高度。不止在创作上的突破,林建平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也使其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说服力。如今陶瓷界百花齐放,对于陶瓷的创新多种多样,而能坚持在传统的宗教题材中做精做细,寻求突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在大师云集却仍面临着陶艺传承问题的德化,这位后起之秀今后的发展令人期待。

林建平作品《明月》
“只要人类存在,佛像就会存在”
林建平的研究所不大,作品展室仅是一间几十平米的小屋,全部由原木制成的陈列柜,没有奢华与精致的装饰,但陈列作品的艺术价值却无法被掩盖。
观赏他的作品,其展现出的精湛工艺和温润神韵,很难相信作者竟如此年轻。林建平的作品以宗教系列为主,观音作品很多来自对何朝忠经典作品的追随,在专业经营大师陶瓷的“禅瓷文化”董事长林文彬看来,林建平宗教题材作品,具有不俗的潜力。

林建平作品《自在观音》
在陶瓷工艺大师云集的德化,林建平尽管出道时间不长,也已小有名气。虽然年轻,但林建平的作品却有着令人无法忽视的魅力,凡是看到他作品的人都会发现,他的那些佛像总感觉那么“与众不同的意思”。只要人类还存在,佛像就会存在。这句朴素却意义深刻的话对他影响颇深,也使得他一直坚持于对佛像的研究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