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大精深,首次在培训材料中看到“赋能”这个词,有种惊奇的感觉。
赋能,直白解释就是赋予能力、能量,赋予企业“核心的能力、成长的能力、团队的能力”。这个来自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名词,是指通过环境的改变,如言行、态度等,给予人积极的正能量的过程。
提升应对未来的新能力,积极、及时、有效“赋能”,即是告诫企业老板,面对未来发展的新常态,要积极赋予企业和员工发展与成长的能力。因为未来是团队式综合实力的竞争时代,单打独斗、凭抓住一个机遇便成功的时代已经不在。未来的企业和品牌竞争,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真正有创新、可持续的能力,比如组织能力、经营能力、产品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行动能力等。
记得当年诺基亚被收购之际,其CEO奥利拉说了一句让人记忆深刻的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曾经的诺基亚或许积重难返,而现实中的陶瓷卫浴企业,是否也存在被消费者无情抛弃的“隐忧”?
竞争压力山大且越发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增高且越发挑剔,经营成本上涨且越发变本加厉,业绩增长困难陡增且越发步履维艰,实力比拼全方位进行且越发精细精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倒逼陶卫企业不得不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上做足功课、做好文章,更迫使陶卫企业积极培育新能力去应对未来更加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以初生牛犊的闯劲、拓荒牛的拼劲、老黄牛的韧劲,积极“赋能”让企业发展更稳健持续。
这也是陶卫业面临的一种新常态。曾经粗放发展模式的飘然远去,让陶卫业步入创新驱动的转型升级新路。追求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模式,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实现动力切换,也是陶卫业在“十三五”期间必须完成的课题。这其中,能力的培养越发重要且关键起来。因为未来的竞争,是能力与实力的较量和比拼。有专家指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是赋能,而非管理或激励。
由此,陶卫企业老板、企业家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发展“赋能”。通过机制赋予企业动能,主要是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产品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员工素质,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所以为企业赋能,主要是为员工赋能、为企业整体的机制和模式赋能。赋能于人,激发员工的内在动能主动起来、活跃起来,让企业整体在提升利润、提速增长、持续创新、创意设计、团体激励、高效管理、幸福指数、综合实力等能力上,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并为企业发展带来创造新业绩、实现新发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陶企老板和企业家要积极培育自身的“赋能”能力。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大雁群飞头雁领。作为企业领头人,要在为企业赋能的同时,不断修炼自身的“赋能”能力。包括坚持学习,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营发展理念;增强自己的前瞻力、洞察力、决策力、创新力,让企业始终处于领航位置;培育战略定力,牢牢抓住企业发展的根本不放松,如质量、诚信、文化等,不让浮云遮望眼;赋予企业和员工“工匠品质”,让产品品质、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让自身的领导力成为企业航船压舱石;时刻绷紧危机与安全的底线,让企业发展不报警、前进不触礁,成长壮大走向国际品牌和百老企业。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陶卫业实践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完成动力转换的重要一年。陶卫业既需抓住当前仍具有的较大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深度挖掘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以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致力“三品”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国际化竞争力,实现 “双中高”发展目标,又需以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指导,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变。
面对明天的竞争态势,“三年前的选择决定三年后的生活”,不能光顾着“低头赚钱”,还要去关注“诗和远方”。莫等“家道中落”再“奋蹄”,自当敢为人先时不待,攻坚克难再登攀。如果不想在未来发展中败落,如果致力成就百年老店和国际品牌,那就应当不断赋予企业和品牌发展的新动能,修炼出企业赢得未来的能力。惟有如此,才不会输在新一轮创新发展起跑线上,才会为未来发展的一飞冲天、基业长青积蓄超前的能量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