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斗宫德化窑遗址是中国宋至清代的民间瓷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境内,主要分布于浔中、盖德、三班等地,已发现窑址200多处。
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联合发掘了屈斗宫和碗坪仑二处窑址。揭出一条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结构较为完整的窑炉,出土了6000多件完、残器物和烧制工具。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的特征。以墩仔式碗、铜罗盘、高足杯和弦纹洗为主,还有印花盒、洗、盖盒。这些瓷器应用了印花、划花、贴花、浮雕等多种工艺,纹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牡丹、莲花、梅花、菊花等四季花卉以及鱼、雁、人物等,不少器物上带有模印阳文(如“长寿新船”等)或毛笔书写的文字款识。东南亚一些国家曾发现与屈斗宫窑出土的相同器物,证实它是外销瓷重要遗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