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研发、工艺改造、产品开发、生产效能、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创新举措,两年来,忠县东升工艺陶瓷厂冷静审视自身供给侧的优势与弱点,通过技改和精细管理,使日用陶和艺术陶完美结合,企业快速提档升级,市场竞争力大大加强,实现了产销两旺。
生产墨守成规致市场萎缩
陶瓷主要分为日用陶、艺术陶、建筑陶、电陶、卫生陶等。位于忠州街道红星社区6组的忠县东升工艺陶瓷厂,之前主要以生产泡菜坛等实用性日用陶瓷产品为主。自2012年开始,产品销量缓慢下滑,到2015年尤为明显,企业陷入发展困局。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该公司管理层通过对流失客户回访后发现:生产墨守成规,产品工艺老旧、品种单一是市场萎缩的主要原因。
创新技术让泡菜坛焕发生机
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冲出突围成为当务之急。首先,他们派出一线生产、销售和后台技术人员共同前往江西、广东、山东、湖南等国内知名陶瓷生产地考察学习,观察同行是如何借助供给侧改革实现升级换代的。
之后,陶瓷厂找准差距,集聚骨干力量,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调整结构,实现了生产和销售部门的融合。针对自身劣势,陶瓷厂新购置了雕刻、球磨、挤压等设施设备,完善生产线,提高生产效能。
不到一年时间,年产20万件工艺陶瓷创意产品生产线就建成了。为了实现对产品的精雕细琢,陶瓷厂增加精细化生产流程,使用熟练的技术能手,对修胚、洗胚、压胚、施釉等关键环节实行手工操作。
通过生产线改良,产品技术创新,原先通体溜光、朴实无华的泡菜坛被重新赋予了三国、忠义、巴文化等历史元素和艺术特征,一大批独具巴渝特色的与巴蔓子、秦良玉、石宝寨、汉阕等相关的工艺旅游纪念品也随之下线。很快,陶瓷厂实现从日用陶瓷向工艺陶罐、酒具、餐具以及工艺旅游产品的转型。
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发展,不仅延伸了产业链,壮大了市场,还使传统的泡菜坛焕发出新的生机。
主动出击定向生产适销产品
企业要壮大,就必须未雨绸缪。陶瓷厂总结教训,主动出击找市场。他们与各地酒厂、豆腐乳厂联系,按照客户的要求,定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为丰都县某豆腐乳厂生产陶罐,不管从器形上,还是纹饰上,都融入了“钟馗”“黑白无常”等鬼文化符号。为四川大竹某厂生产醪糟罐,就画上鸳鸯、牡丹、梅花鹿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为忠州腐乳酿造有限公司、乌杨酒厂生产的产品,就雕刻石宝寨、汉阙、龙凤等图案,使产品不仅仅是一件容器,还可以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东升陶瓷由“按厂家意愿生产”向“按客户意愿生产”的转变,为产品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向市场不断提供优质产品,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持续增长动力。目前,东升陶瓷产品远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虽加足马力生产,依旧供不应求。
东升工艺陶瓷厂总经理陈孟涛说:“过去是吃了‘闭门造车’的亏。”现在,他们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产品深受市场认可,2016年实现450万元的产值目标已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