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简称V·A博物馆,是仅次于大英博物馆之英国第二大博物馆。该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其夫婿阿尔伯特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工艺品,含珠宝、家具、服饰及陶瓷等。1851年在伦敦召开第一届万国博览会,英国女王夫妇为这次辉煌的世博会而筹建。该馆原先为一幢红砖和波特兰石结构建筑,经过百余年发展改建,形成目前后哥特式建筑大厦。
因为爱好文物收藏的缘故,参访当地博物馆,便成为笔者每次去国外旅行的主要目的之一。不久前的这次伦敦短期旅行,继造访大英博物馆之后,在临近返程前的最后一天,笔者又马不停蹄赶到V·A博物馆,以期充分利用宝贵的机会,更为广泛而深入地了解和探究英国博物馆藏中国瓷器的概况。
陶瓷是V·A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步入六楼陶瓷馆,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馆藏作品,据称总收藏展示的陶瓷达三万余件,但并非以古瓷为主。展品有古埃及陶器、瓷器,中国古陶瓷,朝鲜高丽瓷,日本瓷及现代工作室出品的陶器和陶瓷工艺品,工业陶瓷与当代艺术瓷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中国的瓷器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市场,中国的精美瓷器和华丽的绸缎,都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时尚用品。从珠江口岸穿梭不息的船舶,到伦敦桥下的泰晤士河,外国商船承载着大量的华瓷、丝绸、茶叶而生生不息。
V·A博物馆六楼瓷器展厅,玻璃柜内赫然摆放着一坨海捞瓷残片(图1),应属于我国明代输出的青花瓷盘,别称为克拉克瓷。明代早期,瓷器的大量输出与郑和八次远航有密切关系。瓷器输出的另一方式是“入贡”国家使节,回国时带回的。对中国精美的瓷器,世界各国人士爱不释手,尤其是青花瓷器,几乎遍及亚、非、欧、美各洲。当然中国的制瓷业也从国外获得物质、技术和艺术上的借鉴与帮助。习近平主席今年1月21日在《伊朗报》发表《开创中伊关系美好未来》一文中指出:“来自伊朗的苏麻离青和中国的高超工艺结合,成就了青花瓷的雅致。”元青花瓷器应当是V·A博物馆陶瓷展厅展示的强项,元青花展品总计有七件之多,品种包括龙纹皿系扁壶、牡丹纹八棱大罐、海水纹花口大盘、鸳鸯戏水满池娇花口盘、青花雉鸡竹石花果纹盘(图2)等典型标准器。
陶瓷展厅的金碧辉煌,瓷器色彩的灿烂艳丽,使人流连忘返。抚今追昔,心潮澎湃。外销瓷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步衰退,欧洲的英、法、德、意及奥地利等国都纷纷仿造中国的瓷器(图3),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的制瓷业每况愈下,形成了落后挨打的局面。
中国艺术馆中,展示了中国的家具、书画,书桌上还摆放了纸墨笔砚等文房四宝,此中国展馆是由香港富商徐展堂先生捐巨资而命名建成的,给每个参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