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李建水的工作室,一尊坐岩观音非常引人注目,它在自然光照中晶莹剔透,如脂似玉,而且沉稳厚重。她仅37cm高,竟有7100克重。显然,这是一尊十分珍稀又神奇的瓷塑妙相观音。

一、珍稀宝土,独步天下
德化的优质高岭土,数德化县“金竹坑”的高岭土矿为上品。据《德化陶瓷纵谈》记载,1976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在研制保护遗体的水晶棺时,其所用原料之一的高岭土就选自德化“金竹坑”瓷土矿,当年由部队专车护送交付研制单位使用。后来,土矿由于没有严格的开采制约,此处的土矿资源现已采尽。30年前独具慧眼的李建水看好这方宝土,就以每吨1000元的昂贵价格,一口气买下了6吨。后来还向亲朋好友东挪西借,又陆续买了几吨。成为德化瓷都讫今唯存的独家宝贝。
在高岭土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建水保护下来的金竹坑优质高岭土价格一路攀升。因为她的特殊天然土质成份,是任何省内外高岭土所不能媲美的“宝玉”,瓷厂老板纷纷以高价要向老李求购,然而他都一一谢绝。德化瓷土及明代德化窑“孩儿红”的研究与再生产,已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只有利用金竹坑高白瓷土矿生产的瓷器,才能再现了明代猪油白原矿的温润特质,它是其它现代配方生产的同类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二、匠心独运,工艺精湛
我们注意到在李建水的工作室内,摆放着上百尊一样的坐岩观音,李建水却遗憾地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烧制失败的次品。孩儿红实心瓷塑作品需经过1300多度高温烧制,其作品收缩比超过20%,且在烧制过程中内外收缩比率不一致,在烧制过程中瓷体非常容易爆裂,不仅烧制时间长,而且成品率也极低。可谓是孤品中的孤品了。

实心堆塑的创造需要耐性,要先取一块备用炼制的坯泥揉捏出创作题材的躯干结构,然后用竹制雕刀、铁制雕具等雕塑工具进行各部位造型雕刻成型,雕好坯体后,还需等它自然凉干,而这一过程就需三四个月,尔后还需重复烧制十多次,这种制作方法是少数几个德化老艺人的绝活。

而今,他的实芯瓷塑已大功告成,看他溢于言表的兴奋,我们也为他感到自豪。
明代声名远扬的“中国白”,产品种类包括“乳白”、“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等。在这些白瓷种类中,还有一种非常珍贵广为人知的瓷种—— “孩儿红”。“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它白中蕴红,在光线下看过去就像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故而被称为“孩儿红”,被世界古陶瓷界和收藏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的烧成工艺已失传数百年。面对这项失传的烧成工艺,李建水攻坚克难,知难而上。他查阅了国内外诸多有关书籍,寻访了无数民间艺人,并多次深入矿山,寻找原材料,建造专用窑炉,经过20多年上万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稀世珍宝“孩儿红”。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曾士金、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以及当代著名陶瓷研究专家王冠英先生等专家对此作了高度评价,认为李建水研制的“孩儿红”最接近明代极品瓷种,王冠英并为其欣然写下“瓷中极品,世上稀珍”的题词。2006年, “孩儿红”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086245.6)。2009年,“孩儿红”瓷的原料配方专利技术荣获第七届香港国际专利发明博览会专利发明奖金奖。

三、以重论价,质艺双馨
这尊观音作品以厦门南普陀寺收藏的一代瓷圣何朝宗作品《坐岩观音》为原型制作。作品采用孩儿红实芯堆塑而成,观音容颜端庄秀丽,神情和蔼慈祥又超凡脱俗。让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极具艺术魅力。她完美地融合了德化瓷在质感和雕塑工艺的精华:如脂似玉、形象传神。
在如脂似玉般的观音前,我被她的珠光宝气和栩栩如生的神韵感动了。如果说石之至尊,那是寿山石帝的田黄;那么,瓷的极品,不就是这尊德化名瓷“孩儿红”吗?
于是,主人把他的作品以“克”论价,其珍稀可见一斑,堪称我国瓷史上一笔浓墨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