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五方面工作重点抓好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德化将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壮大实体经济
陶瓷业致力提质增量。强化陶瓷传统支柱地位,坚持传统陶瓷精品化、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艺术化、新型陶瓷规模化,坚定信心、坚持转型、坚守实业,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重工业设计,推进跨界融合;强化平台打造、抓大扶小;强化质量提升、品牌运作。
矿产业致力稳产增效。引导企业强化成本管控,推行绿色采选冶技术,科学合理调度产能,推动主要矿山企业稳住生产、降本增效;鼓励建筑行业优先使用本土优质水泥产品,推进尾矿库等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勘探增储,完成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拓展“矿业+”板块,科学开发地热水、矿泉水,打造德化矿泉水品牌。
新产业致力产业链配套。依托“7区1园”产业园区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延伸发展上下游配套项目;致力招商选资,引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多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打造全域旅游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对核心旅游资源的管控与保护;鼓励社会参与,在政府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鼓励乡镇、村、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载体,着力打造既定的三条线路,龙头引领、全域开发。 培育发展“旅游+”,围绕“三黑三黄三宝”等特色农业,促进“旅游+特色现代农业”融合;突出“海丝元素”,促进“旅游+陶瓷文化”融合。全面布局,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旅游“六要素”,推动短线游向目的地游转变,让旅游成为世界陶瓷之都的“第二张名片”。
加强生态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争取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戴云山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7万亩。
持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实施小流域“赛水质”、中小河流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水土流失治理,加强闽江、晋江流域上游饮用水源地保护。
抓好国家循环化改造、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两个示范”建设,加快节能改造,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落实环保目标责任。
协调城乡发展
深化“大城关”建设,提质增载,着力解决“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问题。启动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科学引领城市建设,推进片区改造,优化城区路网,强化城区绿化,突出城市管理。
打造一批特色村镇,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发挥水口“全国宜居小镇”示范效应,连线连片打造“戴云山筑”建筑带、建筑群,注重传统村落、“美丽乡村”内涵建设,集中打造2—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城乡重在联通互动。建设快速交通,确保厦沙高速德化段建成通车,加快兴泉铁路德化段建设,力争城关至永泰嵩口高速公路列入海西高速公路网,提级改造一批农村公路,提升水利水电。深化改革试点,推进林权“两换”改革,完善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开展龙浔、浔中省级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和三班、水口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激发城乡发展活力。
增进民生福祉
教育优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总投资7.38亿元的19个教育项目建设。
脱贫攻坚,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更加注重造血式扶贫开发,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实现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卫计医疗,加快县医院医技楼等建设,规划建设医养康妇幼综合体,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社会保障,支持重点群体自主创业、返乡创业就业,为特困失能老人提供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彭村水库移民安置区等19处安置房和新村建设,逐步解决进城农民、住房困难户、征迁安置户住房问题。
社会治理,强化“六个专项治理”,深化安全发展县创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