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梦不断,海丝源头是起点。德化位于闽南金三角北部,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民窑的典型代表,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缔造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不朽传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两次视察德化,对德化陶瓷产业发展称赞有加,并高瞻远瞩地指出“德化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希望在于陶瓷,德化经济发展要紧紧抓住陶瓷这一支柱产业,大力实施扶优、扶大、扶强战略,不断向工艺县发展,德化要敢于带着梦想闯世界”。

怀揣着这个梦想,一批批的德化人秉承“崇文尚德、包容善化、传承创新、敢拼敢赢”的德化精神,坚定不移地踏上了创新陶瓷技术、壮大陶瓷产业的艰辛历程,义无反顾打开山门、走出国门、勇闯世界。时至今日,德化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拥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近200亿元,近三年陶瓷出口逆势增长,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地区),获评中国瓷都、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荣誉称号,陶瓷版权保护成为“世界经验”,并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可以说,德化人的陶瓷梦已然成真。

航拍瓷城 摄影:黄谷莹
展望“十三五”发展,随着福建国家自贸区、海丝核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泉州海丝先行区、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加快建设,特别是厦沙高速即将通车、兴泉铁路动建、永泰嵩口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德化即将迎来三个“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时代;德化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独特的山水风光、深厚的陶瓷文化,新一轮发展的后发优势更加凸显。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德化主动融入“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和“五个泉州”发展大局,扎实推进陶瓷业转型升级、旅游业突破带动、大城关提质增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重点任务”,努力书写“中国梦”的德化篇章。
一、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落实陶瓷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实施“五个引领”,打响“世界陶瓷之都”品牌。一是实施政策引领。用好每年5000万元陶瓷发展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股改上市、科技创新、工业设计,扶强龙头企业,扶壮中小微企业。二是实施文化引领。举办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组织大师、企业到国内外办展,提升德化陶瓷艺术魅力和文化附加值。三是实施设计引领。借助“中法文化论坛”走出去学习陶瓷设计新理念,通过创建工业设计中心、举办工业设计大赛、邀请知名设计师共同创作等方式,实现产品开发与国际艺术、时尚潮流、客户需求全面接轨。四是实施科技引领。启动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数字化车间”建设,壮大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军用陶瓷、纳米陶瓷发展规模。五是实施市场引领。在线,主导制定陶瓷电子商务省级和国家“1+4”标准,打造全国最大陶瓷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线下,建设国际陶瓷艺术城、中国茶具城、大师园、新秀园,创建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做大出口陶瓷产值。
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德化境内山多、水清、景秀、瓷美等独特优势,举全县之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德化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形象产业和富民产业。一是紧抓核心景区,打造东线以石牛山景区、西线以九仙山景区、中线以城关陶瓷文化旅游为核心的三条“旅游精品线”,加快推进景区配套项目建设,启动县城陶瓷文化建筑整合、保护、开发,进一步凸显浓厚的陶瓷文化元素。二是打造特色小镇,推进三班瓷都茶具小镇、水口湖居养生度假小镇、上涌文化古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石鼓村、潘祠村等一批主题村落。三是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森林疗愈、参禅朝圣、休闲农庄等自驾游、乡村游、休闲游、体验游,形成星罗棋布、众星拱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三、打造城乡统筹新样板。围绕城乡发展“一头重、一头轻”问题,做好提级大城关和做特乡镇村“两篇文章”,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典范和样板。一是提级大城关。实施旧村复垦、“林权两换”换住房,抓好进城务工人员安居工程建设试点,让农民“进得来”;实施南北畅通工程,加快推进投资8.5亿元的28个教育项目建设,完善医院、文体、养老、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群众“留得下”;启动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片区改造”,建设观音岐、凤凰山、阳光等城区公园,完善浐溪两岸28公里步行系统,为市民留绿、留空间,让市民“过得好”。二是做特乡镇村。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每年集中力量打造2-3个真正可看、叫得响亮、拿得出手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提升“美丽乡村”的整体颜值。深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三班、水口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力争更多乡镇列入省、市特色小镇。
四、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县。主动对接中央、福建和泉州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立足德化实际,勇于先行先试,不断释放改革巨大“红利”。一是政府全要素保障。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商事制度、不动产登记等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二是企业全链条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支持创新转型的“风向标”企业和项目,引导企业开展技术、产品、营销、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推动企业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强化要素保障,建立资源整合、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人才引进等机制,创新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引导人才、技术、资金汇聚到创新链上来,打造创业创新创意的“高地”。三是社会全方位参与。建好“项目库”“人才库”“公共智库”,整合方方面面的智力资源,调动内内外外的积极因素,为改革创新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支持“草根创业”“微创新”,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热潮。
五、打造全面小康幸福城。强化“幸福瓷都、共同缔造”的理念,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33万瓷都人民。一是推进脱贫攻坚。推广“党支部+”两项精准扶贫机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扩大小额扶贫信贷,抓好“造血式”“减负式”“兜底式”“搬迁式”扶贫,确保2017年全面消除贫困人口,2018年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二是壮大镇村经济。完善旧村复垦收益分配机制,探索通过专项资金、绩效奖励等方式扶持镇村项目,每年拿出1000至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逐步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增强镇村财力,确保2020年全面消除村财“空壳村”。三是建设平安瓷都。深化“平安德化”创建,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开展“七五”普法,推进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历史在时序更替中前行,梦想在砥砺奋进中成真。面向未来发展,德化将脚踏实地、力争上游,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喊响“小山城敢有大梦想,小地方能有大作为”的德化强音,继续怀揣梦想、勇闯世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