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咱厝人,说说咱们身边人的事,今天我们就说说省工艺美术大师、飞天陶瓷艺术研究所艺术总监郑雄彭的故事。他1995年毕业于德化陶瓷技术学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一个骨子里流淌着“传统”血液的工艺美术大师,一生钟爱“传统”,以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精湛的瓷塑技艺,博取广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飞天陶瓷艺术研究所郑雄彭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郑雄彭正在精雕细刻一尊渡海观音,作品线条流畅,衣纹自然、飘逸,展现出纯净、高雅的“东方女神”魅力。郑雄彭告诉记者,他喜欢雕塑传统的陶瓷,这尊渡海观音的创作已历时两年多,雕塑渡海观音属于传统的陶瓷创作方法,凡是在业界的陶瓷创作者都认为,创作渡海观音是对瓷塑技艺水平的一种展示,而自己为什么一生只钟爱“传统”陶瓷的雕塑,他向记者说起了缘由。早年他的父亲在德化一厂工作,他的父亲与苏清河又是挚友,于是十八岁的他就向苏清河拜师学习雕塑,在苏清河大师的悉心指导下,郑雄彭的陶瓷技艺突飞猛进,他也从此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期声 省工艺美术大师郑雄彭:我爸是德化一厂的老工人,他以前是在多个车间,最后是在烧成车间,所以说很多这些我们德化瓷厂老工人老艺人,很多的陶瓷,都是在那边烧,我就在那边天天看到很多这些老艺人做出来的东西很巧很活,所以说我当时就想我长大了是不是有机会也来学学雕塑。就喜欢这种传统雕塑,看到很多德化瓷厂这些观音很漂亮,很精致。】

正是因为从小就受传统陶瓷文化的熏陶,以及二十几年从事传统陶瓷艺术创作,现在的他骨子里已经完全流淌着“传统”陶瓷文化的血液,创作出各种题材的系列作品就有1000多种,有十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还有数十件作品被各大博物馆、珍品馆收藏。创作到深夜两三点已经成了他的常态,观音、达摩、释迦牟尼、罗汉等等的这些传统瓷塑文化,就像他身上流淌着的血液,不断地给他的生命提供养分。
【记者林雅萍: 我旁边这尊披坐观音就是2009年的时候,郑雄彭创作的一件作品,当时他去到故宫看到了瓷圣何朝宗的(作品)原件,回来就萌发灵感创作了这件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也是历时了两年多,中途还请到他的师父苏清河先生来进行指导,从观音的神态可以看出来十分的祥和,衣褶十分的流畅,这件作品也是郑雄彭目前为止较为满意的一件作品。那从这件作品历时两年多中间,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可以看出郑雄彭的匠人精神。】
学习、继承、理解、发扬,不浮躁,不空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前进着,这也许就是郑雄彭作为一个瓷塑人的真实写照,郑雄彭表示,自己将继续专注传统技艺传承,继续沿袭“何派”瓷雕的艺术风格,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探索与追求。

【同期声 省工艺美术大师郑雄彭:就这几年,我就是越静下心来,自己的感觉就是一定要往传统这方面来发展,因为很多人都有一个目标,有的想创新有的想传承,我觉得我应该把何氏的这种何朝宗的这种风格把它做好,还有我师父的这一门手艺把它发扬光大,我觉得我把我师父的这个传统这个技艺把它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