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白瓷自问世以来,一直获得国内外的崇高评价,每一件作品都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家视同珙璧,争相购买收藏。如今,在瓷都德化,有这么一个人,他延续建白瓷的辉煌,坚守传承,努力让每一件建白瓷器成为当代工艺美术史上的瑰宝,默默践行着工匠精神,他就是配方工匠寇建勋。

记者见到寇建勋时,他正和父亲寇富平在工作室内进行瓷土配比试验。在工作室内可以看到许多试验成功的建白瓷作品,或白中泛黄或呈乳白,瓷质纯洁细腻致密,釉色优美柔和,整体温润剔透,莹明如镜,凝重典雅,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是通体乳黄,动人心魄,叫人爱不释手。而之所以能有这些建白瓷作品,寇建勋向记者说起了自己追求陶瓷艺术之路的经历。
【同期声 配方工匠寇建勋:十九岁那个时候读瓷校,瓷校毕业分配到德化第一瓷厂,那时候是分配到许兴泰车间里面,后来还跟柯宏荣,他有承包一个车间,有跟他有一年多,后来是在德化瓷厂三四年,后来停自己薪留职,出来自己做雕塑室,为一些大的厂家设计一些造型,后来到2006年的时候有到福州做一些室外的砂岩的大型雕塑,2011年的时候我老爸有跟我说,他说他退休了,对这个建白瓷情有独钟,所以说他想自己再恢复建白瓷,所以叫我回来跟他在一起。】

二十多年来,寇建勋从不同种类不同领域的艺术创作中不断汲取营养,不管是雕塑技艺还是创作理念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1年,已经74岁的父亲寇富平辞去了德化瓷厂技术顾问一职,成立了华勋经典建白瓷有限公司,父子两人一头扎进了创作之中,共同努力、并肩作战,每天沉浸在创作之中,精工细作,就连一条合缝线都要修了又修,经过几十炉的试验和改进,他们突破了烧成技术,并克服了陶瓷易变形的困难,成品合格率也得到了成倍的提高。
【同期声 配方工匠寇建勋:回来的时候我们从配方开始,开始的时候就是用试验窑炉烧了13窑,一窑差不多有4到5个,烧了13窑只成功了一个,所以觉得难度也是挺大的,那后面也不气馁,一直坚持,经过差不多两年,不间断的一直就是在调试到现在基本是烧成率40%这样,现在还算稳定,当然也是努力,假如能达到一个效果更好,烧成率更高这样,还是要再继续再研究。】
寇建勋还告诉记者,创作建白瓷的难度主要在于配方时如何配比,如何拿捏好瓷器变形、烧成率的问题,瓷器越大烧成就越难,要考虑到瓷土的承受度、润度和色度,配比出来的瓷土烧成瓷器后,主要是看瓷器的成色,根据瓷器的质感、色泽,再不断去调试和试验。
【同期声 配方工匠寇建勋:最重要是烧成不好,变形,因为我们陶瓷就像这个建白瓷,它要达到通透的效果它肯定里面原材料要加一些通透这些材料的(东西),但是如果说要达到这个通透的效果的话就是非常不好烧成,烧成就是最主要是变形,所以为了平衡这个又能成型效果又要好,烧成又要尽量烧好,所以说难度就难在这。】

寇建勋表示,建白瓷是德化独一无二的特有瓷种,他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开发出更多与此种瓷质匹配的器型,以及寻找更多的经典瓷种,精工手作,让经典重新焕发光彩。
【同期声 配方工匠寇建勋:最主要是我父亲那么大的年纪了,他都亲力亲为,那我想我肯定就是尽力,反正我们能尽力做到最好。因为现在这个建白瓷现在效果感觉比较平稳了,感觉说下一步有点尝试做这个,也是我们德化这个古名瓷瓷种,就是孩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