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窑是每个手艺人最忐忑的时刻,苏记茶陶的苏天培(右)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

▲烧窑一般需要48小时,柴火通常是木器加工厂的边角料,也算是资源再利用。
3月7日,苏记茶陶的苏天培、苏隆谊兄弟俩正忙着出窑。陶瓷手艺人新的一年的活儿,从出窑开始,这是瓷都德化很多手艺人的习惯。
在德化,有“压窑”的习俗,寄寓着年年薪火不熄,一年更比一年好。很多手艺人在春节前就把窑烧好,压在窑里,等过了年再出窑。苏氏兄弟俩在2016年农历十二月,花了40多个小时烧好窑,等到3月初才来出窑。
苏天培、苏隆谊兄弟俩,一人负责釉水配制,一人负责器型制作。窑约2立方米大,一人在窑内活动尚自如。窑内以盆罐杯具居多,有的不施釉色彩斑驳,有的釉面光滑色泽天青。有一件雕塑古朴天然,与一般白瓷雕塑相比,别有风味。苏天培介绍说,这件雕塑是朋友寄烧的,他们专注于茶器的烧制。茶器的烧制看似简单,但其设计成型、烧造成品,每一个环节都要花不少心思。每一个窑内都会有烧坏的作品。“这一窑还算挺成功的了,烧到1300多摄氏度,小窑的气氛活跃,入窑一色,出窑不一,很多时候是看天吃饭,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成功率实属不易。”苏天培说。
这个柴烧小窑建于2011年,已翻建两次了。“慢工出细活,其实,真正的手艺人看重的是自己做的东西有人欣赏。”苏隆谊微笑着说,“小窑柴烧的兴起,在德化也是近几年的事,烧制的这些个性复古的东西,在市场上受众不是太多,当然价钱也会好一些。今年,我们将用心做好每一件器具,销路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