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走进瓷言坊时,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颜松柳正在精心创作《观自在》。只见观音面容清瘦略带微笑,造像线条简练,彰显魏晋风格。前不久,他受邀参加了“江流天地外——中国陶瓷艺术作品美国巡回展”,他的作品《礼·乐》和《禅·莲》入选参展。
就在展厅一个角落里,我们见到了作品《礼·乐》:一身长衫的孔夫子拱手于前,长袖之上,拱托着一把古琴,身体微微前倾,一位至圣先师传礼乐于天下的形象,便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提及这件作品,2013年12月在德化举行的那场福建省陶瓷现场技艺大赛,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当时来自省内数百名参赛者角逐“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随机抽选主题后,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创作。颜松柳抽到“和谐”这一主题,他的构思是周游列国寄托和平抱负的孔夫子,他是“礼制”的化身,“若人人都明礼知礼,世上就不会有纷争”。于是,他又想到,以往的孔子造型,常常是拱手作揖之姿态,为人师表,深入人心。但是,如何表现妇孺皆知的孔夫子形象,才能别出心裁?他心里把孔子崇尚的“六艺”过滤了一遍,终于,豁然开朗,跳出一个字:“乐”,“明礼而后知乐,这便是‘和谐’的最佳状态!”
《礼·乐》成型后,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从几十件陶瓷作品中脱颖而出,让颜松柳赢得了那枚唯一的“福建省唯一劳动奖章”。这件作品也成为颜松柳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乐”是《礼·乐》点睛之笔,“乐”是中国文人精神追求的极致境界,在颜松柳的陶瓷世界里,处处是有形的、无形的灵动的“乐”的抒情,犹如在一曲优美华章,颜松柳只取其中最美的那一段凝聚、烧制、定格,用“这个世界上最柔和温润的瓷土”来诠释生活之美、情感之美、灵魂之美。
颜松柳不遗余力地运用“白瓷的语言”来展现“人性”,就算是德化最传统的佛教人物造像,在颜松柳的“陶瓷语境”里,也是从原来的“神”回归到了“人”。
“这种温雅的泥性天生便散发着文艺范”,他说自己作品渗透出的文人气质和人性光辉,是德化瓷土的泥性使然。
近两年间,颜松柳完成了一组北京故宫博物院授权的观音瓷塑作品。这是他极力传承明代何派瓷塑技艺的经典之作。这组包括故宫珍藏的明清时期的坐岩观音、骑狮观音和观音立像,作品朴素典雅,衣纹流畅,表情传神,以细腻的质地和独特技艺展示其静美柔曼之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