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修坯是瓷器成型的一道工序。相对于拉坯的手上功夫,修坯则是看“刀下的工夫”。16岁那年,徐随珍开始学习修坯,从此修坯成为她的工作。二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 “边学边做,尽量做好,争取越做越精”的心态,修好每一件作品,实现作品二次创作。

在凤池瓷雕厂,记者看到,徐随珍手拿修坯工具忙着修坯,徐随珍正在修的这件作品叫送子观音,在修坯过程中,她非常注重细节,认真修好观音的衣纹、手、眼睛等每个部位,尽可能将作品的造型设计和美观呈现出来。她告诉我们,只要稍不留神,一个细节没做好,就可能会影响到最终作品的成品率。
【同期声 修坯工匠徐随珍:每个部分都要注意,不管哪个方面细节的时候都要做好,修哪个部分都要做得很好,修到感觉看起来很好看很光滑,烧出来就不会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因为这种东西到手上,如果没有做好,到烧成后就无法再改了。如果有办法的话,尽量做到没地方出问题。】
16岁那年,徐随珍进入凤池瓷雕厂,跟随陈明良学习修坯,从此修坯成为她的工作。刚开始学习修坯的那段时间,徐随珍遇到过作品修得不够到位导致作品不够美观、信心不足等问题。后来在陈明良的鼓励下,徐随珍不断增强信心,认真学习修坯要领,专心修好作品的每个部分。

【同期声 修坯工匠徐随珍:问题出太多,还是要大师来指导,尽量改进。用心再去想怎么做,做了会更好一些,烧出来不会有问题,衣纹各方面如果做得不到位,就要再改进,做得更好一些。】
二十多年来,徐随珍始终坚持边学边做,学做结合。如今,徐随珍已经熟练掌握修坯技术,修出一件件精美好看的作品,实现作品二次创作。
【同期声 福建省非遗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我们这个修坯算是第二次的创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程序。修坯的每一道工序,她就是很认真,我们教她,她也很容易接受,每一个环节就是手啊、衣纹啊,她做得非常好,而且比别人学得快,做起来又快修得又好,所以她这种心就是比较专心,一直在坚持下来,她就是从我初办厂的时候到现在,跟我也有二十几年,所以说她就是一直在坚持,包括她回去带孩子,生孩子回来又继续,孩子背一个带一个,也是照样地工作,照样在修坯,所以说她非常努力,像她这种精神值得学习,更值得年轻人学习。】

【同期声 修坯工匠徐随珍:到以后来说,还是尽量做好,还是要再去争取,争取做得更好,多做继续边做边学边看,尽量做好,争取越做越精,(作品)比以前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