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紫荆网4月26日郑州电:登封窑在2014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之呕心沥血30年的李景洲颇感欣慰,但他知道,要想守护好这份千年美丽,还有更多艰辛的路要走。
李景洲。(摄影 张英)
紫荆网(记者 刘 林)4月26日郑州电:始于隋、唐,衰于金、元,鼎盛于北宋时期的登封窑历史悠久,工艺精道,是北宋中、早期的贡窑之一,也是北宋时期陶瓷装饰工艺的集大成者。4月25日,在河南登封窑复兴基地,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李景洲向紫荆网介绍了登封窑的历史渊源及传承脉络。
李景洲介绍,依据文物部门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60多处登封窑古陶瓷遗址。这些遗址大都分布在登封市颍河两岸及其支流流域,这足以说明,历史上登封窑陶瓷生产的广泛性和社会性。登封窑最大的特点,不仅是历史悠久,工艺精良,品类丰富,纹饰独特,而且长达1500多年始终在民间薪火相传未曾间断,脉络清 晰,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了解李景洲的人都说,他是踩着瓷片长大的。李景洲的家乡比邻一个古代瓷器区遗址,童年的他总是尝试把捡来的碎陶、瓷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瓷器,这样的成长环境,影响了李景洲的一生。从1985年起,李景洲开始收藏登封出土的各个时代、完整的陶瓷器皿及陶、瓷片,并潜心研磨,使失传达千年之久的登封窑历史名瓷白釉珍珠地划花得以恢复,填补了一项陶瓷文化空白。他还创新了“水墨瓷”,在传统装饰“白地黑花”的基础上,将意境丰厚的中国传统水墨画“搬”上了瓷身。
李景洲介绍,在历史上,登封窑主要生产贡瓷和高档用瓷,在宫廷和上层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同时,在北宋时期也作为陶瓷贸易的主要品种流入日本、南韩等国家,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后来流入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并且在世界著名博物馆都有收藏。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珍珠地双虎纹饰瓶”,就来自登封窑。
2014年,登封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之呕心沥血30年的李景洲颇感欣慰,但他知道,要想守护好这份千年美丽,还有更多艰辛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