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德化虽历经朝代变迁,但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德化人用扬弃、创新和大师等将德化白瓷这个传统手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德化落实“五个引领”,大力发展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设计引领无疑是点睛之笔。

在德化聚玉堂艺术馆,陈列着100件汇集着近20人的创作团队,历时四年共同完成的大型系列瓷塑作品《华夏贤哲—百子瓷韵》,这些形态各异的陶瓷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精湛的技艺让人惊叹。如今这个团队已有120多件作品进行版权登记,还研发了“玉黄瓷”、“玉红瓷”等新瓷种。作为创作团队中的主力队员,畲族小伙子兰全盛在德化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一代瓷艺家。多年来,他师从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林建胜。师傅的手把手教授,和他自身的刻苦钻研,让他从一个对陶瓷技艺一无所知的“愣头青”,逐步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技术能手 兰全盛:“你在一个雕塑过程中,你这整个工作的历程都是一个在不断学习的过程,学习传统雕塑这一块它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是师傅传给你一个手艺,然后你就根据这种手艺,慢慢去领悟,加以自己的理解。”

在德化,各类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灿若星河,林建胜就是其中一名大师级的人物。作为创作团队的带头人,林建胜着力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传承,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接班人,他的工作室以“名师带徒”方式在工艺发推广、传承和保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

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林建胜:“我们这些老头子还要向这些年轻人学习,他们思想更活跃,我们互相学习吧。我把自己懂得东西传授给他,但是他思想,包括他所要表达的还是要靠他自己。”

德化陶瓷能够渊源流传、千年窑火不断,得益于民间师徒薪火相传。近年来,德化推出师徒制度、大师工作室等举措,培养接班人和新人。如今,德化一共有28名大师与200多名学徒“结对”授艺。师有教学的责任,徒有学习的激情,更多的人投身到了陶瓷艺术的创作中。
除此之外,德化在培育陶瓷新秀方面也不遗余力,除了创办各种陶瓷设计大赛选拔新秀外,德化还鼓励陶瓷艺术工作者参评各级大师,加大扶持资金的投入,为新秀创新、创意、创造以及“走出去”和“请进来”提供更多的利好和便捷。作为后起之秀的林吉祥,就是政策红利中找到“先机”,他融入创新元素的作品被不少行业人士称道。

德化陶瓷新秀 林吉祥:“德化的陶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瓷塑这一块是我们德化现在最主打的一块,我在做传统瓷塑这一块我会汲取老一辈的营养,老一辈的经验。在坚持传统瓷塑的创作下,我会多学习,多找一些资料,注入符合时代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这一句话无疑道出了德化白瓷工艺之高和材质之美。在陶瓷产业徘徊于“做大”与“做精”的十字路口时,技艺都是无法忽视的。无论是“大师工作室”的传帮带,还是依靠专业院校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都在为陶瓷的技艺传承和发展搭建舞台。唯有技艺的长袖善舞,才能带来德化陶瓷的光芒万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