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琪奥)在台湾教授张清渊看来,陶瓷器皿的存在是让我们学会尊重物品。5月12日下午,张清渊携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重庆,以《“土相”——当代陶艺的光谱》为题,和市民分享了自己对于陶艺看法。
张清渊,出生于1960年,现为中国台南艺术大学教授,参加过包括第五届韩国世界双年展、当代陶艺的传奇与创新在内的多个展览,曾获日本现代工艺美术特别奖等多个奖项。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我看来,陶瓷也和人一样,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陶。”讲座一开始,张清渊就阐述了自己对陶瓷器皿的看法。随后,他用深入浅出的讲述,向听众介绍了当代陶艺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家和其作品的特点。
“陶瓷器皿在当代已不纯粹只具有实用价值,而是艺术家的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理念。”张清渊说,当代陶艺的发展,要求艺术家们不仅要利用传统的作品模型,更需在这些模型中注入自身的情感。要做好陶瓷作品,除了需要艺术家们身体力行的劳动,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和材质对话。
在张清渊看来,陶瓷器皿的存在是让我们学会尊重物品。“很多人都曾问我如何选择好的陶瓷器皿?在我看来,选择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对物品的一种尊重。要想买到好的陶瓷作品,你不仅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了解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根据你的家庭风格去选择合适的器皿,切忌用过多的装饰去掩盖陶瓷自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