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向学生讲解侵权产品与原创作品的区别(施小容 供图)
 |
法官向学生讲解侵权产品与原创作品的区别(施小容 供图) |
|
|
 |
群众参观德化县法院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 (施小容 供图) |
日前,德化县召开“大力加强陶瓷行业诚信建设,打响‘世界陶瓷之都’品牌”动员部署会,对加快推进陶瓷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并根据德化县法院提供的侵犯知识产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确定、通报了第一批陶瓷行业失信企业法人或自然人“黑名单”,其中,企业法人3名,自然人4名。
近年来,为营造陶瓷产业良好的发展环境,规范行业行为,加快推进陶瓷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德化县持续完善行政、司法、协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保护体系,通过部门联动、政企联手、联合执法,使陶瓷产业从“竞相仿制、相互压价”的无序竞争状态逐渐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崇尚创新研发”的良性发展状态转变,有效促进了陶瓷企业创新驱动,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行政+司法 创新版权保护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德化县法院联合德化县政府,共同发布了《世界陶瓷之都·德化2016年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继去年发布全省第一份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后,今年发布的白皮书突出体现了“行政+司法”双轨制保护的经验做法,促进知识产权审判体质增效。
来自“中国茶具之乡”的德化县三班镇人大代表肖玉传对陶瓷版权工作特别关注,“三班镇生产茶具的产商众多,版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看完‘白皮书’,知道我们政府和法院在保护版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未来的从业环境也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德化县不断探索、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创新版权保护职能,推行行政保护“三轮驱动”+司法保护“两驾齐驱”模式,依托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三驾马车”,创新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机制,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法院和检察院协同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方面紧密合作,探索出了一条以“一个机制先行、两法衔接共享、三项司法引领、四种模式助力”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路,有效优化了知识产权运用的法治环境,有力支撑陶瓷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2014年以来,德化先后成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全省第三家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全国首个由政府与法院联合推动建立的陶瓷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基地,建立专家智库。德化在全省首推知识产权案件“1小时”诉前证据保全机制,凡是版权侵权人在城区3个陶瓷重镇的,在接到申请人书面申请后,第一时间对现场实施证据保全,1小时内作出立案决定及裁定。
据统计,自德化法院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以来,共受理诉前证据保全案件78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84件,审结252件(其中诉前证据保全78件,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74件);审结的案件中有25件进入强制执行,执行完毕的有18件,有效遏制了转移、隐匿侵权证据等逃避法律责任的行为。
双随机抽查 规范市场经营
近日,德化县市场监督局组织执法人员对真华陶瓷有限公司、雅丽达陶瓷有限公司等5家陶瓷企业进行抽查检查,深入企业仓库、生产车间、样品库等了解陶瓷企业是否存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伪造产地、虚假广告等8类违法经营行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5家企业和执法人员全部采用“双随机”方式,即随机从陶瓷企业数据库中抽取抽查检查对象和随机抽取执法人员。“通过双随机确定抽查企业名单和抽查人员后,直接到企业查看。”德化县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股负责人陈怀南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德化县市场监督局把陶瓷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是否存在失信或违法行为作为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打击企业的违法失信行为。据了解,该局对存在以上8种违法情形之一的企业,将予以黄牌警告;对存在2种或以上违法情形以及被“黄牌”警告3个月内没有整改或者又被举报的,给予“红牌”警告;被“红牌”警告3个月内没有整改到位或有其他严重失信行为的,给予列入“黑名单”。
同时,陈怀南还告诉记者,被列入“黑名单”的市场主体取消其项目补助申请申报、参与“知名”“著名”“驰名”商标申报和参加各级评先评优的资格,企业负责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
跨部门协作 严惩失信“老赖”
据了解,德化县以“抓落实、勇担当,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从今年6月份开始,将开展为期半年的失信专项治理,包括对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恶意拖欠工资、用不正当手段从同行企业中“挖人”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德化县一改以往执行工作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推行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模式。
记者从德化县仲裁院获悉,今年,该院在德化电视台、德化网开设“劳资纠纷”曝光专栏,目的在于通过曝光失信“老赖”,强化震慑作用,提高陶瓷企业自我约束力。该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发现存在恶意欠薪或经常欠薪的企业,我们会把他纳入征信系统,向银行等部门报备,届时他需要贷款之类的就会受到限制。”
为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跨部门协同监管,构筑对失信“老赖”的天罗地网,德化县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法院、公安、财政、金融、银行等40多个部门成为直指失信被执行人的“利剑”。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德化县将在全县建成以联合为保证、以平台为基础、以惩戒为关键的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平台,实行“一单位、一账户”管理模式。平台建立后,各联动单位通过网络就能直接获取法院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一方面可以对现有业务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匹配筛查,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受理业务时进行单独查询,做到实时查询、实时更新、实时惩戒、实时反馈。
从业受限,任职受限,考公受限,入伍受限,评优评先受限,连吃饭、住酒店、坐高铁都受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将成为未来失信被执行人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