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
5月28日,新一期北京晚报“小记者”训练营实践活动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举行。“小记者”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北京陶瓷艺术馆、体验了陶艺魅力。
“充电”陶瓷知识
北京陶瓷艺术馆是以艺术传播和文化推广为核心的大型艺术机构,致力于陶瓷文化及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荣与复兴。此次“小记者”训练营选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举办,不仅是为了让“小记者”们深入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也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记者”和家长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展览馆。讲解员首先向大家科普了陶瓷工艺的制作流程,通过专业的讲解再配以文字图表和陶瓷原材料实物的展示,使得大家对陶瓷从原矿石到成品的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小记者”们的热情追问下,讲解员又耐心地讲解了陶和瓷的区别。在区分釉上彩和釉下彩时,讲解员提到了周杰伦的《青花瓷》,这引起了现场不少初中“小记者”们的共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得“小记者”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中华文化,而且还得到了家长的连口称赞。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了陶瓷历史博物馆,讲解员以中国陶器发展史及陶瓷科技发展史为脉络,通过历史小故事牢牢地抓住了大家的注意力。例如在介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时,讲解员穿插了章家俩兄弟的历史传说,这大大激发了“小记者”们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唐三彩的时候,讲解员也不时向现场“小记者”们发问, “有谁知道唐三彩有几种颜色呀?它的用途是什么呢?”现场的“小记者”们畅所欲言。随后,专业讲解员给出了答案,唐三彩的釉彩有黄、蓝、绿、褐、白、黑等 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此外,讲解员还科普道,唐三彩的作用与兵马俑类似,古人多用于殉葬。这些知识别说对于孩子,就连 大人也鲜能知晓一二吧。难怪“小记者”刘羽翀的妈妈表示:“参加此次活动就连我们家长也是获益匪浅啊。”
“悦享”实践生活
最后的手工操作环节,“小记者”们在陶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陶艺体验中心。在陶艺老师的亲身示范和认真讲解下,“小记者”们分别进行了拉胚和泥塑的体验活动。
据悉,拉胚是制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在现场,老师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胚车上,借胚车旋转之力,用手将泥料拉成一定形状和尺寸。从碗到花瓶再到烟灰缸,泥料的样子在老师手里随意变幻,这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动手一试的乐趣。在随后的亲身体验中,“小记者”们纷纷系上围裙,将手浸入泥浆,认真地塑造着自己喜欢的物件。在陶艺老师耐心的技巧指导和热心的帮助下,“小记者”们将泥料拉得有模有样:有做墨水瓶的、有做花盆的、有做笔筒的……“小记者”们玩得不亦乐乎。有的“小记者”因为胚车转得太快,不小心将泥水甩到自己的身上,这时老师上前说道,“家长们不要担心,这泥非常细腻,还有美容的功效呢!”这使许多家长纷纷松了口气,甚至亲自“上阵”拉胚,与孩子们共度欢乐时光。
在泥塑环节,“小记者”们更是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发挥到了极致。据介绍,泥塑艺术是一种常见的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以人物、动物为主。活动现场以每个家庭为单位,向孩子和家长们发放黏土。“小记者”们完全脑洞大开,花、坦克、兔子、小和尚……各种形象栩栩如生,家长们也兴致勃勃地在一旁指导,现场一片欢声笑语。活动结束后,许多“小记者”将自己捏造的泥塑形象带回家留作纪念。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小记者”们课业之外的文化生活,也让传统艺术注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有助于培养他们专注和耐心的自身品质。正如“小记者”刘羽翀说:“这次活动使我感受到了陶瓷的魅力,动手操作磨练了我的耐心,让我受益匪浅。”张静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