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人物传记>>|
吉州窑工艺的坚守者——访三届国际陶瓷博览会金奖得主伍成俊

发布:2017-6-8 9:14:35  来源: 井冈山报 [字体: ]

获奖证书。


 
  再访伍成俊,是因为记着他说的那句“从办陶艺坊起,我就决定把自己的下半辈子交给陶艺,出不了精品誓不罢休”;是因为他在传承吉州窑工艺上又前进了一大步———继2014年仿宋兔毫盏获得第11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暨首届景德镇仿制历代名窑陶瓷精品大赛十大名窑金奖后,2015、2016又先后以黑釉彩绘如意云纹梅瓶及木叶天目盏参赛,再获金奖;是因为他初衷不改,始终坚守着只做传统的吉州窑产品,而且实现了在“养活自己”的基础上,传承传统工艺的初步目标。
  陪着市里几位书画家,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些年来,伍成俊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在担忧着什么……
他在做些什么?——坚守传统就是出路
  伍成俊的吉州窑创业始于2009年。那一年,因种种原因,伍成俊决定离开陶研所自己创业。干什么好呢?经反复权衡、再三考虑,在亲友们的支持下,伍成俊决定投身可能是最有前途也最辛苦、自己又最喜欢的陶艺业。
  他用自己几年的积蓄以及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共40多万元,在吉安县永和镇创办了吉安第一家民营规模化、专业化烧制吉州窑特色陶瓷的企业———吉安县永和古窑陶艺坊。“当时,有个亲戚说,你看看,吉州窑一直都发展不起来,市场不大,你自己开作坊就是浪费钱。”伍成俊说,“我当时回答,‘吉州窑有着1200年的历史,发展有问题我们就要去解决,不管怎么样都要告诉大家,江西吉安有个吉州窑’。”落地有声的话语震慑住了亲戚们的疑惑。
  也就是从开陶艺坊的那一天起,他在心底默默地许下了诺言:要把自己的下半生献给这项事业,做不出精品,成不了气候誓不罢休;作为吉州窑所在地的后人,有责任有义务挖掘、传承好这项庐陵传统文化事业,并发扬光大。
  创业不易。由于资金不足,伍成俊的陶艺坊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而是简易的棚子。每到大风大雨时节,顶棚总是要被掀掉几次,一些东西被砸得稀烂。而每当这个时候,伍成俊不是先去抢陶器,而是先把工人们召集到相对安全的办公室来,蹲在地上,以保证人身安全。2009年农历12月24日,小年,这一天对伍成俊来说,是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他人生的第一窑以黑釉陶器为主的陶艺作品面世了,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准备,50件作品中居然有60%的成功率。他欣喜若狂。他的家人、员工同样分享着他的喜悦,实际上是他们共同的喜悦。
  伍成俊说:“吉州窑文化博大精深,制作工艺需要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传承下去,这才能对得起历史中那些让吉州窑在中国成千古窑中站稳脚跟的前辈。”他表示,要把一辈子只做吉州窑陶瓷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原汁原味传承吉州窑陶瓷,将吉州窑厚重的历史文化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断的摸索中,伍成俊的感觉越来越好,技术越来越好,期间当然少不了四处求师问道。2013年9月,伍成俊的经济条件稍好,政府也大力扶持,加上原场地拆迁,他就搬到本觉塔附近,有10来亩地,有了坚固的工棚,他再也不用担心大风大雨的威胁了。接下来的四年,伍成俊想的更多的是生存,在生存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他做到了。由于坚持了“只做原汁原味的吉州窑的东西”,他的业务一般会处于饱和状态。
  伍成俊的坚持终于有了收获。2014年,是吉州窑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站稳脚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吉州窑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遗址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这个存世千年的古窑终于让世人了解到其中的独特风格。
  2016年,鉴于对吉州窑事业的发展考虑,鉴于对伍成俊追求古法吉州窑工艺的传承,政府改造了一所学校,动员他搬了过来,也就是现今这栋古色古香、有浓厚庐陵建筑风格的大窑坊。到如今,伍成俊的窑烧产品釉下彩绘陶器成功率在95%以上。但他还是没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他有远大的目标。
他在想些什么?——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1971年出生的伍成俊,从小就对艺术有特殊的感觉。读二年级时,家人要他去守护收回来的谷子别让鸡、鸟吃了,他就端个凳子拿本书,坐在晒垫旁,描画起书上的图案来。大人们看了他的画后都很吃惊,无师自通的小孩画得这么好?
  之后,伍成俊的书法天赋也展露无余。硬笔书法得过省级大赛的三等奖,大赛组委会和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动吸纳他为会员。也正因为对文艺的热爱,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和文化相关。1990年底,他到原吉安职大教务处从事文化干事工作,刻钢版,出墙报。之后,又在一家宾馆里从事文书工作,直到2004年底。
  机缘巧合,2004年底,在一家宾馆里做文书的伍成俊终于等来一个机会,应邀到吉州古陶瓷研究所工作,还是做文书、行政。
  在研究所里,伍成俊做完本职工作后就“铆”在陶艺所,在展厅看陶器,看资料,或者到田野、到小巷、到池塘边看碎瓷片,并把它们的形象记在心里。有时,还向陶研所里的前辈、专家、老师们请教。虽非有意,实则必然,正是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和用心学习,为之后他从事吉州窑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在后来设计、制作陶器花纹和器型时,这些存在于心底的元素都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得心应手。
  他第一个获金奖的作品是2014年送展的兔毫盏,也正是与他当时在陶研所里学到的知识紧密相关。伍成俊说:“因为历史上没有关于吉州窑窑变结晶釉的记载,所以在釉的研发上,我花了很大的功夫,烧坏的样品难以计数。”之后的几年里,伍成俊常常去山里乡间找原料,利用吉安本土的矿土资源,根据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反复复实验了千百次,终于研究出吉州窑最具特色的代表品种之一———兔毫盏,并一举成名。专家评价他获金奖的兔毫盏:盏外面的鹧鸪斑色彩斑斓,清晰,盏里面的兔毫走向均匀,发色好,形似而神更似,器型与古陶瓷极其相近。
  当记者问伍成俊已经获得三次金奖有什么感想时,他说:“送展的作品算是我的作品中的极品,与古吉州窑陶器的特性也很像,但我还不是很满意。艺术是无止境的,我必须加强钻研,努力传承传统特色,特别是制釉。”说到制釉,他又说起了一个细节。有一次,景德镇国家用瓷办公室主任、省工艺美术大师于长征来永和考察,看到伍成俊去山上、田野到处找原材料,自己制釉,就问他为什么不到景德镇去买现成的成熟的釉,没必要这么辛苦。他说,之所以漫山遍野地去寻找制釉原材料,为的是传承吉州窑原有风格,让陶器原汁原味,“土”些更“土”些。他的一番话感动了于主任,当即表示要帮他去大力推广和宣传。之后,果然就有省外侨办特意在伍成俊的陶艺坊里订制了一批陶器,作为省领导的外事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
他在担忧什么?——创新也不能离开传承
  当记者问伍成俊,现在曜变天目的陶瓷很吃香,是否想尝试时,他说:“不会,我只做吉州窑的东西。而且吉州窑的东西,穷我毕生也学不完,做不完。”
  或许,伍成俊专职从事吉州窑陶器制作的时间不算长,但从他的执著他的追求他的理想看,似乎能让人找到吉州窑必定兴盛的理由和信心。广州的一个美术大师从网上知道有伍成俊这个人后,专门到陶艺坊来讨教。而且,一旦识得伍成俊的吉州窑专用釉,就打心底爱上了。他正准备着申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广州做好几件陶艺作品后,自己开车专程将作品小心翼翼地送到陶艺坊,要伍成俊帮他上独创的吉州窑专用釉色。
  “在利益面前放弃传承,跟风随潮走捷径,一味追求利润,而放弃我们最根本的东西,这是我最担忧的。”虽然现在做吉州窑的有十多家了,但说到传承和坚守,伍成俊还是有所担心。独特的釉色和装饰工艺是古代吉州窑之所以闻名于世的最主要法宝,也是我们现在做吉州窑陶瓷的生命线,个别人为了获利快,不能静下心来搞研究,而是大量使用现代工业化学原料来制釉,可加工出来的东西已经失去了吉州窑的味道。特别是餐具,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长久下去,还会影响吉州窑瓷器的声誉。
  与这些人相比,伍成俊想的更多的是传承。“我正在思考要做一个柴窑,一立方的柴窑。用柴窑烧制瓷器,用本地的矿土和原料调制釉色,这样才能完全恢复古吉州窑的工艺,才能制造出高端的吉州窑艺术品。”他说,目前吉州窑坊大部分是使用汽窑和电窑。汽窑也就是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气压的大小、火焰的温度高低等都影响着瓷器的变化。而电窑没有明火,靠热辐射,技术要求更低些,同时,窑变的可能性也更小,意料之外的惊喜会少。柴窑的变化就更大,技术要求也更高,成品也会大大减少,但精品甚至极品、孤品就有可能诞生。只有在变化中摸索规律,并在传承中求创新,才能更好地保护吉州窑,让吉州窑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采访结束时,记者见伍成俊的桌上放着份第14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邀请函,他说,继获得仿宋兔毫盏、黑釉彩绘云纹梅瓶及木叶天目盏3个金奖后,现正在做另一个吉州窑特色产品———窑变釉系列的作品,准备参加今年10月的角逐。
  期待伍成俊在传承吉州窑文化和传统工艺上越走越坚实,精品越来越多。
  新闻链接: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黑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最大的民间窑场之一。它始烧于唐代末年,鼎盛期是从南宋至元代的初、中期,衰落于元代末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吉州窑独具风格,创造出“黑釉木叶纹盏”、“剪纸贴花”等独一无二的名贵产品。“黑釉木叶纹盏”流传至日本后称“木叶天目盏”,也成为当下的普遍称谓。兔毫盏是始于唐、盛于宋的常见黑瓷茶具;状如倒扣的竹斗笠,敞口小圆底,风格厚重粗朴;最初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