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泉州工艺美院接受省教育评估中心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在为期3天的评估时间里,专家组将通过实地参观、听取汇报、开展座谈等方式对泉州工艺美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评估。

泉州市政府原副市长陈荣洲、县委书记梁玉华参加汇报会,并分别致辞。

陈荣洲向专家组介绍了泉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陈荣洲说,快速发展的产业对于高技能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此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是对学院办学成果的一次全面考察,更是对学院能力建设的一次检验,是对我市职业教育事业的鞭策和指导。多年来,我市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上重要的位置,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推动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密切结合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陈荣洲希望学院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县委书记梁玉华在致辞中指出,我县有2600多家陶瓷企业,陶瓷产品80%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陶瓷之都”。梁玉华说,产业发展靠创新,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在推动陶瓷产业发展中,不管是文化注入、工业设计,还是科技创新、市场开拓,人才都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要素。早在1999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举全县之力创办陶瓷高等职业院校的重大决策,后来历任县委、县政府把学院建设作为大事,在县级财力薄弱的情况下,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到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并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扶持,已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亿元,特别是二轮评建工作启动以来,大力支持学院软、硬件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学院办学水平。截止目前,工艺美院累计培养各类陶瓷人才2万多名,促进了陶瓷技艺的传承创新、陶瓷文化的对外交流,为德化、泉州乃至福建陶瓷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梁玉华表示,我县将继续举全县之力,支持学院各项评建工作,支持学院改革发展,推动学院教育由外延拓展向内涵提升全面转型发展。

泉州工艺美院负责人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办学成效等情况。随着我县陶瓷产业规模急剧扩张、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发展呼唤人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应运而生。2005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由泉州市德化技术学校、德化职业中专学校、德化成人中专学校及德化矿物质分析中心合并升格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学院于2013年3月更名为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学院升格12年来,扎根山区、艰苦创业,坚持特色发展,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院校”“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花园式学校”“泉州市5A级平安校园”,成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承训学校、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泉州分院、福建省高级技师培养基地,是全省唯一的陶瓷产业技术开发基地、陶瓷新材料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陶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陶瓷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陶瓷行业协会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