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束维报道:6月10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下午,十多名来自天南地北的陶瓷家相聚石湾陶都工艺美术馆,带来一百多件以“柴烧”古法烧制的陶器,让陶艺收藏家以及爱好者大饱眼福,同时他们在柴烧陶艺与非遗理论研究座谈会,述说他们的柴烧情怀。
传统柴烧与现代汽窑、电窑烧制特别之处,莫过于窑变。七分人力,三分天意,柴烧充满着不可预料性,有人说“一窑一宝”,就是指柴烧窑变成品率低。由于受制于环保要求,全国柴烧窑数量很少,玩柴烧的人并不多,有些陶艺家远离市区,在山上或偏远的郊区,建起土窑炉,进行柴烧体验。
在“溯古追源——柴烧陶艺作品展”上,展示了来自佛山、珠海、韶关等地陶艺家及柴烧艺术爱好者一百多件柴烧艺术品。这些柴烧作品通常都不上釉,柴火直接在坯体上留下柴灰“火痕”,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粗犷具有质感。
当天,还举行了“潘汾淋文化艺术馆柴烧陶瓷艺术研究委员会”授牌仪式,委员会中有柴烧研究委员45人,其中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陶艺大师以及大学教授等。仪式上,佛山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刘宇明说,柴烧陶瓷艺术研究会的成立是石湾传承古代烧陶技艺的新举措,希望该协会能够将佛山文化进一步向全国推广。
在随后进行的柴烧陶艺与非遗理论研究座谈会上,封伟民、潘汾淋、霍冠华、刘和平、梁诗裕等非遗研究学者及非遗项目传承人纷纷发言。座谈会围绕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概况、学术成果、典型案例以及项目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旨在把“非遗”项目上升到理论研究高度,通过系统化的分析,让从业者更清晰地把握柴烧的发展方向。来自吉林、珠海、韶关、佛山等柴烧陶艺家,将柴烧艺术研究上取得的经验及成果进行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