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似陶非陶亦非瓷 朝廷贡品古传今)

传承人段前(左)在介绍砂器制作技艺

高温晾坯

冷却后起货

传承人段前(右四)在传授技艺

传承人段前在运送产品

原料粉粹

传统和泥

传统制坯

传统上釉

烧前放坯

传统烧制

煤坑冷却

传统包装
在大同市浑源县城以北六公里处有个下韩村,该村砂器资源极为丰富。这里的传统砂器曾是道光年间的朝廷贡品。几百年来古老的传统砂器手工制作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沿传至今。
浑源砂器制作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浑源县志》中记载,浑源砂器始于唐代,从宋代起,当地开始涌现出大批砂器工匠,到明清时期已颇具规模,从事砂器制作的作坊多达50余家,所制的砂器远近闻名,并在民间广泛应用。
清道光十五年 (公元1835年),时任河东河道总督的治河专家栗毓美把浑源砂锅带入朝内,得到道光皇帝的赞赏,并将其封为“朝廷贡品”。浑源砂器产品优质,与平定山砂货、宜兴的紫砂陶齐名,被誉为“三鼎甲”享誉全国。
明清时期是浑源砂器制作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技艺传承初见成熟。在经历了几百年传承之后,作为浑源砂器制作的集中地——下韩村,砂器成为了村里的主要产业。以段家制作的砂器最为有名。
浑源砂器是用天然石矸为主料烧制而成的正北砂器,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具,亦称砂陶,介于陶与瓷之间。制作原料:以当地石矸、纯白土、纯黑土、煤为主料。制作工具:轮子、板锤、绳子、刀片、模、底坐、草垫、边模、铁锅盖、笼盖、铁棍、铁钗等。
砂器制作的整个流程可分为七步:
第一步:精选粘土。砂器主料为天然石矸,即采矿过程中,从井下或露天矿场开发或混入矿石中的岩石,在搭配上当地的煤,因此浑源砂器也被称为“正北砂器”。
第二步:粉料。将这些天然石矸摊开在坚硬的石板上,用石碾反复压碎。同时,把煤烧焦后也碾压粉碎。
第三步:和泥。按照3:2的比例,在原材料中加水均匀和成泥。
第四步:踩泥。艺人光脚把泥和水和起来,直到把整块泥踩完。光脚踩会使泥的粘性加强,踩得越久越好。而且踩时要一脚一脚地紧挨着转圈踩,直至把整块泥踩完,这样反复踩十多遍,泥才有劲,才能做好活。
第五步:制坯。材料准备就绪后,艺人就根据日常所需的模子制坯。
第六步:上釉。备好纯黑、纯白土原料,需两个空水缸,把土放在一个缸里加水搅拌,待土块溶解后,把溶液盛到另个一缸里沉淀,留部分水把多余的水倒掉,上釉时搅拌均匀后,把砂坯放在药水里,快速蘸一个,这样药薄厚才均匀。
第七步:烧制。把坯放在煤窝上,扣上一层笼盖,笼盖温度达到700 到800 时,就可以把砂器挑出来,随后,赶紧在砂器上撒些木材末,扣上一个铁锅盖,焖上约30分钟再取出,这样的成品就会亮度强,质量好。
浑源砂器的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夏天是烧制的最佳时间。如果冬天要制作砂器,需要用土炕来烧。
身为浑源砂器制作的第六代传承人——段前,自幼向父辈学习砂器制作技艺,从事这门手艺30多年来,潜心学习提高制作技艺,除了能够制作传统的砂锅、砂盆、砂吊,还能制作砂酒壶,砂肉罐和砂茶具等十多种新工艺砂器,色泽上也由过去单一的灰褐色呈现出了鲜亮的银白色,制作的砂器内外光洁、皮薄质细,实用性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烧制风格。使得浑源砂器从生活实用型走向了工艺型,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体现了现代特色。他每年生产各类砂器达6万多件,远销到河北、北京、唐山、内蒙古、陕西、山东等地。
2013年,浑源砂器制作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段前被确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浑源砂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