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炳盛,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建阳市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人,从事建盏研究30余年,荣获南平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南平市首届"工艺美术名艺人"。其烧制的建盏器型精致,釉色优美,产品畅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深受广大建盏爱好者的喜爱,在建盏制作界有着良好的口碑。
在建盏原产地,有一位油滴界的达人,也可以说是痴人,他就是蔡炳盛老师,烧制出最具宋代油滴盏的韵味,
蔡老师说:"我就是一个建盏制作的匠人,既然是匠人就应该本着匠心去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做,风格的话我对于老盏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认知,所以我的作品都是以老盏为参照,希望得其精髓,能让自己的作品有老盏的内涵、韵味"。
很多朋友问蔡老师:油滴盏是釉上油滴好,还是釉下油滴好?在工艺上哪种更难呢?
蔡老师说:油滴在釉的上方好,但是建盏本身还是得看整体品相,釉下的精品也是很难得的,总体来说他们的风格不一样,没有绝对性。
一个好的油滴盏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好的油滴盏并不容易,你比如说要玻化完全,液相分离,析晶清晰,釉面均匀,器型精致,每次烧出一只这样的,师傅们都欣喜若狂。
建盏和天目有什么不同?
天目是大概念,建盏属于天目中的"建盏系",用比喻的话就是天目是水果,建盏就是水果中的一种。
油滴的形成是浮萍机理,釉面斑点是由许多小斑点拼合而成。小斑点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随机而遇靠在一起,组合成许多形状不一的大斑点,斑点内的结晶物质没有连成一体,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见的沟纹。银色斑很容易变灰或消失,甚至在一个斑点中(即很小的范围内)就可以观察到这种变化,斑点的边界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变化都很大。高温时,结晶物质在釉面漂游,分分合合,在纵向突起又沉入,突起变灰色,沉入就消失。所以油滴形状变化剧烈无常,有明显的立体感、层次感。它的烧成受坯、釉、窑温和还原气氛的严重制约,烧成范围极窄。
胎坯。制作建盏的泥料一般是混入石英、长石、云母和高含铁的黏土。正常的烧制期间,产物中会有莫来石出现,莫来石是一种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有利于提高坯体的耐火度。胎料中的铁元素对后续建盏的烧制有着强烈的影响,铁是所有建窑产品的着色剂,并且铁胎也是建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温时坯体析出的铁离子能为釉面结晶更好地提供热力学势垒,从而得到更高品质的建盏,而不含铁的或含铁少的黏土不能起到这个作用。铁是一种助溶剂,过高含量的铁会使胎土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打折扣,所以建盏胎土的选择原则一般为满足正常的烧制所需要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选择含铁量尽量高的黏土。
油滴采用还原烧制,烧制时,胎体釉面变化包括相变、烧结及引起显微组织的变化。从油滴的形成一般分为氧化阶段的升温、保温等,以及还原阶段的成核、结晶和晶粒长大等几个步骤。
釉流动性大给建盏带来的另一劫难是,只要釉层过厚,或烧成温度过高,或烧成时间过长,釉就流下粘底。现代其它结晶釉流动性也大,但烧花瓶釉粘底可以打磨掉,不会报废。建盏器形碗外下部露胎,从技术上就是给下垂的釉留些空间。若下垂的釉恰到好处聚成滴珠状,就有欲坠非坠之玄妙美感。建盏特征是:碗口几乎没有釉遮盖,釉色不黑又很干涩,碗外靠底足处有一圈明显的聚釉。
蔡炳盛师傅是一名朴实的制盏匠人,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甚至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很多原产地的工艺师都这样说:做盏的人里我就佩服蔡炳盛,能够得到同行这样的称赞,除了高超的技艺外,肯定还有为人方面的成功,愿他在今后的制盏过程中,烧制出更多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