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无论从用料、纹饰、烧制时间还是制作工艺上,青花瓷都极为考究。历经揉泥 、做坯 、印坯、利坯 、荡里釉、画坯、施外釉、挖底足 、写底款、施底釉 、装釉足、满窑、烧窑、开窑等十几道工序。不起眼的土和石制成泥胚,泥胚又经过一道道工序脱胎换骨。每一件青花瓷器都出自一帮手艺人经年累计的技艺,都经历一笔一划的精心绘制,即使是相似的内容,每一只却都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青花瓷还有一系列“隐喻”之意,古时的读书人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走上仕途后便有“青云直上”的愿望,渴望做一个人民爱戴的“青天”,甚至在卸甲归田之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在当时士人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如此瑰宝,也难怪文人墨客为之书写芳华,丹青妙手为之留下光彩了。
素胎青花,瓷瓶莹净,巧夺天工、造化神秀……所有美好的词语,似乎都能被青花瓷承包了去。青花瓷,是典雅素静的“人间瑰宝”,古色古香的瓷放在手边,即使不触,也已觉色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