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文化】百年陶艺五代传承)
蕴玉瓷庄,是清末德化著名瓷雕艺人苏学金于1899年创立的。118年来,五代传人继承和发扬德化瓷雕精湛的技艺,并且不断颠覆前人的创作理念,颠覆过去的自己,创造新的艺术境界。在颠覆中坚持成为他们另一种传承理念。
苏献忠最近沉迷于一种状态不能自拔。他正在构思的作品叫《纸》,在一张张纱布上刷上泥浆,再把它们堆叠起来,他把这种创作为“当下”。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献忠
其实在每一张做的过程中,我都有不同的状态不同的情绪在里面。瞬间的情感都有在里面,关键它整个叠起来变 成一个整体的时候。那么这些情绪全部是融合起来的。所有的情感都融入,我就感觉这种东西挺有意思的,整个过程就感受到最后所有的这些感受都变成无,张张都有情感,那么到最后张张都没有情感。
苏献中是“蕴玉瓷庄”的第四代传人。创立者,其太祖父苏学金大胆打破传统瓷雕技艺桎梏,1915年《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祖父苏勤明,艺术构思敏捷,瓷雕技术全面,曾于1957年出席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先后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工艺美术学院的苏献忠在德化这座以民间瓷塑为主的瓷都里算是学院派了。刚开始,他对于父亲苏玉峰那种没有精确比例,没有紧密结构,也没有形式逻辑的“吴带当风”艺术风格很不以为然,以西方现代的写实手法创作了不少瓷塑作品。对此,父亲却从来不说什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献忠
他其实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强制的说我是父亲,我是师傅这样来对待你这样一种。但是可能在一些细节上,他会说,比如一个手势,从这个手势不对,这个手势应该是这样做或者是那样做。在这种细节上他会去提醒,但是在创意上,他不会去干涉太多。
慢慢地,他发现那种写实的作品有种让人一眼看到底的感觉,缺乏内在神韵。因此,他又渐渐地把写实的东西收了回来,着眼传统技艺的传承,强调作品的内在。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献忠
我说我们四代人都是颠覆性传承,就是每代人东西呈现的出来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基础的德化传统的技法都知道都熟悉,都是这个自我去延伸。
今年70多岁的苏玉峰,体力和眼力大不如前,他索性放弃坚持了四五十年的传统技巧,跟着儿子学习起写意的创作手法。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玉峰
我觉得说我到我这一代要体现艺术水平的时候,我们白的东西要保留,像观音这尊我们就洁白的,其它的我就给它上一点颜色 。我就觉得说罗汉他其实很浪漫的东西,是吧。我给它上色还有这个衣服线条的处理都是比较随意一点的。
深厚的传统技艺支撑了他的创新,哪怕是随意一条线条,都表达了他的精神实质。不仅如此,他还把创作领域逐渐延伸到了陶。可以说,不拘泥于前人的框架,孜孜不倦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是苏家人一直秉承家风。
如今,蕴玉瓷庄第五代传人更是随意挥洒自己的情绪,创作更显自由。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苏献忠
我小孩子应该27了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挺好,但是就是说他没办法,我们也没办法强迫他,就像父亲不强迫我,我也没办法强迫他你明天必须像我这样状态去做,毕竟还是他。但是我有时候看他在创作时候会想,嗯会愣一下,嗯感觉他这种想法这种角度还是不错的。
在苏家五代人的作品里,你总能找到德化传统瓷塑艺术的精髓,却又是一种颠覆后的身影,从中让人感觉到那种浓浓的、代代相传的艺术精神。他们似乎也在用这种极具颠覆性的作品,告诉着人们,传承绝不是形式的模仿,而是艺术精神的沿袭。
每一次到蕴玉瓷庄采访都能让人看到惊喜的新作,那是创新的成果,而每一次与苏家人的对话又能感受他们对传统技艺深深的感悟,那是传承的责任。前辈们“勇于担当的精神,始终坚持传播、创承德化传统制瓷技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包括苏氏五代在内的德化陶瓷艺人。从古代的“中国白”到现代的“中国红”,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责任、担当与坚持让德化陶瓷技艺历经千年薪火不断,并不断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