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放进窑里后,经过30多个小时柴烧后,出来都不一样,可以说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次总是有出乎意料的收获。”德化九星瓷艺、泥巴人柴烧艺术家陈诗强说,柴烧是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它不仅是燃烧薪柴,更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这些元素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而成美丽作品。
柴烧艺术家陈诗强将晾干后的杯子放入窑炉,准备烧制。
“每一窑,每一件东西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可谓众生百态。”为什么会产生如此效果呢?对此,陈诗强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柴烧的陶艺作品与一般窑的差别在于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产生落灰经高温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泽温暖,层次丰富,质地粗犷有力,与一般华丽光亮的釉药不同;不重复且难预期烧窑的成果。若是横焰式窑,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
陈诗强说,柴烧作品表面可以感觉火焰流窜在坯体上所烙下的吻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产生的落灰釉,整体呈现的是,粗犷自然的质感、朴拙敦厚的色泽、深沉内敛的古雅,带给他更多的惊喜,这是电窑或瓦斯窑所不能及的。只要大原则掌握住,其他的呈现就视为随机性的效果,柴烧陶的特质本来就不那样精准,在预期效果外,出现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其实,每次出窑前,他都没把握,但总是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从事陶瓷制作几十年的陈诗强,最早也不是选择柴烧的,正是他与爱人李美周看到柴烧比较古朴,通过手拉,柴火烧制,烧出来的产品比较健康,而且每每会有意外的收获,因而在几年前决定重拾这种古老的烧制。“决定后,由于要靠自己摸索,还是交了不少学费,前面几窑都不大理想,但烧制到第五窑、第六窑就很成功了。”陈诗强笑着说。
如今,陈诗强与爱人李美周分工很明确,每当把陶土买回来洗了成泥后,李美周就负责拉坯,后续的很多工作则由陈诗强来完成。他们的工作室位于泉州通往德化进城的一高架桥下,每当李美周工作时,伴随着轻音乐响起,陶土在她的手里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纹路的变化,一件件富有个性的陶器雏形就完成了。
陈诗强说,每一窑都要完成选土、陶土测试、打土、洗后成泥、手拉坯、修底、晾干后烧窑等步骤,所耗费的时间挺长,因而他现在基本是每个月烧一窑。虽说每个步骤都很重要,但最考验的还是烧制时火候的把握。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每次烧制时,他与爱人几个都要轮班,虽然很累,但到出窑后,看到作品成功,并有特别满意的作品出现的时候,就觉得之前的付出完全值了,尤其是作品得到客户赞赏时,就感到很有成就感。
“复兴柴烧技艺,让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消费者期待和珍藏,让每一件作品为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争添光彩。”这是陈诗强对自己的要求。这些年,德化有不少人选择了这一古老的陶瓷烧制技艺。随着崇尚自然的人们又重拾这种古老的对话方式,柴烧陶瓷技艺烧制的陶器质朴、古拙,将再次成为瓷坛里闪耀的“老明星”。
青年陶艺人李美周正在拉制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