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2017年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开幕式后,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郑国珍主持召开了《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学术研讨会,陶瓷界、考古界、艺术界、收藏界的专家围绕德化辽田尖山窑址发掘考古的价值与意义、德化瓷烧制技艺如何传承与保护、德化窑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郑国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研究员陈建中,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员吕成龙等专家,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县长刘德旺、副县长张秋英参加研讨会。研讨会上,县长刘德旺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县陶瓷发展历史、发展现状、陶瓷技艺传承等方面的情况。
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研究员陈建中介绍了辽田尖山夏商原始瓷古窑址发掘情况。考古界先后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1月对古窑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8座窑炉遗迹,发掘出土大量遗物,其中绝大部分为原始瓷标本。

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表示,辽田尖山窑址的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它的发现将泉州的陶瓷史向前提了2000多年。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原始瓷标本,对于研究我国夏、商代原始瓷窑炉的结构形态、窑业技术及原始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同期声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邱春林:相比较而言(德化)有它的特别的优势,它的优势就是刚才几位老师说的,原始青瓷窑址的发掘,现在变成中国最早的窑口了,原始青瓷我也挺关注的,这是了不得的,做好文章将是一个国际影响力,至少是国内陶瓷生产来说,奠定很重要的位置,历史几千年窑火,没有断过,有历史而且有高度。】

宋元时代,随着泉州港的崛起,我县陶瓷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之一,成为中国古陶瓷外销史上最早大量外销的中国陶瓷产区。研讨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德化陶瓷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同期声 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叶文程:德化事实上呢整个烧瓷的链条是挺完整的,从原始瓷到青瓷,后来再发展到青白瓷,白瓷,青花瓷,彩瓷,一直延续到当代。所以他这个历史烧造是非常悠久,而且它的文化内涵是很丰富的,比如说,从古到今一直延续不断,没有停止过。而且德化里面现在所发现的各个时代,从比如说唐宋元明清这一些时代里面呢,可以说呢,它的窑场的建立,它的窑群的形成,都是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而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