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等在县委书记梁玉华、县长刘德旺等的陪同下参观展览。
国博德化白瓷展吸引无数参观者慕名前来参观。
自20日开幕至今,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2017年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陶瓷界、考古界、艺术界和收藏界的专家学者以及陶瓷爱好者到此一睹为快。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参观者,有说“三面千手观音”超越了自己对“千手观音像”的想象,被深深震撼;有说“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用“薄胎瓷塑”的技法塑造出了“见过最生动、惟妙惟肖”的十二钗雕塑……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对“中国白”赞不绝口。
“每件德化白瓷都有它独有的个性和魅力在吸引着我们。”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策展人王艺如此称赞德化白瓷。王艺认为德化瓷器有几大特点,第一点是材料非常丰富,氧化硅含量丰富,“德化特殊的高岭土,烧出来的瓷器比其他窑口的瓷器透明度更高一些,色泽更光润明亮,尤其是白色,会比其他窑口的瓷器更透。”第二点是创作形式非常丰富,题材非常广泛。德化瓷的独特技艺在于雕塑,堪称“世界瓷雕之都”,特别是明代以来,以“瓷圣”何朝宗为代表的陶瓷雕塑大师,开创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八种技法”,作品造型优美,气韵生动。现在,德化的陶瓷艺术家仍努力汲取古代先贤之精华,并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创作出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性和个人风格。同时,德化瓷塑能于各种雕像中见性格,如达摩的庄严,观音的温柔,寿星、罗汉之类的诙谐。
王艺透露:“我在第一次策展时就走了两万多步,团队起初定的目标是对候选展品筛选三次,后来足足选了一个下午,才从380多件中选出了181件展品,非常难以取舍。”
“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这次展览,对德化陶瓷的材料、工艺、作品、艺术家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也希望大家对它的未来有更多期待,因为用这一类材料还可以做许多类型的作品。”王艺如是说。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孙旭光馆长近些年来多次来到德化,了解德化的艺术家创作,他认为,德化瓷塑、瓷雕的“精雕细刻”工艺,在所有的窑口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在德化每一位艺术家都熟悉从泥土到瓷塑的每一个环节。”他说:“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烧制技术,德化的每一位大师都可以熟练运用多方面的艺术,掌握多种工序的技术经验。无论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方式,还是当代新型教育中培养出的艺术家,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当代德化瓷器的主体,德化瓷成为中国当代陶瓷的重要代表。”孙旭光认为,在国家恢复传统工艺的倡导之下,德化的这种烧制工艺和艺术显得尤其重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此次特别接受邀请前来观展。“中国白——它的光泽不是一般的玻璃光,是哑光的柔和的光泽,珍珠的光泽、玉一样的质感,它的光泽不刺眼又含蓄,给人以一种舒服的美感。”张守智在观看展览后谈到:“德化产区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很好,全世界的工艺瓷制品、圣诞礼品都在德化做。德化作为龙头坚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说明明代何朝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明代以后,全中国陶瓷雕塑的发展都受益于德化白瓷。解放初期在中央美院上大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德化陶瓷,带我们参观故宫的白瓷达摩像。改革开放以后,德化是世界工艺瓷的生产基地,到了德化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当中的陈设品、艺术品。”
“我们经常谈及‘一带一路’,最早的丝绸之路海上运输最大宗的货物就是瓷器,并且是以德化瓷为主。”孙旭光谈及德化瓷器在“海丝”的重要地位时这样描述,尽管德化不是官窑,德化的白瓷没有“进”过宫。但是,几百年来,德化瓷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丝毫不亚于国内其他任一窑口。
策展人王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观众与大师交流。
展出的德化白瓷瓷雕作品形象逼真。
参观者在作品前品味、交流。
参观者在欣赏德化白瓷作品。
白瓷与唐卡的结合,吸引了参观者的眼球。
游客欣赏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