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德化9月18日消息(记者彭建军)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德化陶瓷勇于难中求进,向产品创新要效益。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三个转变”,重点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等一系列组合拳,助推瓷业发展焕发新动能,再踏新征程。
在举世瞩目的厦门金砖会晤中,德化陶瓷元素无处不在,装点着各个角落。在五国大范围会议室的凤凰厅,德化白瓷被装饰于高达6.75米的主背景墙上部,五国国花浮雕交相辉映,洁白晶莹、宛若云带。德化白瓷不仅在此次会晤中首次“上墙”,同时还登上会议和餐桌,诸如《四海同心》和《五彩祥云》系列国宴瓷,都是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经过重重筛选,终让其登上国宴餐桌。此外更加重磅的是金砖会议的国礼大部分来自德化陶瓷艺术大师之手。
金砖会议用杯
金砖会议国宴瓷《四海同心》
借助厦门金砖会议这个国际大平台,德化陶瓷以及陶瓷艺术大师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扩大。2017年国博德化白瓷艺术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06位当代德化陶瓷艺术家181件作品在国家博物馆集中亮相,获得一致好评。诸如此类都是德化在做强大师工艺瓷战略的集中体现。
据了解,德化白瓷温润如玉、晶莹剔透,瓷雕技艺独树一帜、享誉天下,但当前也面临着大师工艺瓷市场渠道不广、销售体系单一、价格普遍偏低等问题。为了突出市场化运作,推动“大师经济”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德化县通过建设“大师园”,成立大师创作团队,建立大师工作室,建成全国陶瓷产区独一无二的高端陶瓷创作平台。此外,构建“中高级工艺人才领衔+团队设计+限量生产”产业模式,建立中国(德化)陶瓷艺术品交易中心,引入经纪人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大师品牌”效应提升德化陶瓷知名度。
一方面,让德化陶瓷走出去。参与国内外拍卖行、集雅文化等举办的德化陶瓷拍卖活动;依托“互联网+藏品+金融”交易平台,引导大师作品挂牌交易,实现大师作品证券化;组织大师、企业参与全国性作品评比,参加全国博物馆巡回展,到国外举办个展;参与国际国内重大盛事盛会,用好金砖会晤国宴瓷、礼品瓷机遇,让更多精美绝伦的国礼瓷器成为“德化造”。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请进来。借助“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德化瓷观音·神州驻百店”“祭窑神”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陶瓷艺术家来德驻地创作,实现时尚理念、文化元素、先进技艺等的交流碰撞,提升创作水平;支持大师角逐各类艺术大奖,邀请专家、学者、评论家撰写品瓷文章,借助央视等平台举办藏瓷、论瓷、鉴宝活动,抱团炒作,引导大师注册“人名商标”,提升大师名气和作品价值,形成超百亿元的“大师经济”规模效应。
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德化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的“三个转变”,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的“四型路子”,重点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提质增量,扩大影响,转型升级,打造声名远扬的“世界陶瓷之都”。
五年来,德化陶瓷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108.51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99.5亿元。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世界陶瓷之都、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一系列产业荣誉花落德化。成绩的背后,是德化县强化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开辟出陶瓷文化旅游、陶瓷教育培训、陶瓷创意设计、陶瓷会展、陶瓷文化研究等产业领域,探索出特色转型之路。
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陶瓷产业虽经历着难中求进的转型期,但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上半年,德化县实现GDP84.74亿元,增长8.7%,居全市第4位,其中陶瓷业实现产值99.57亿元,增长15%,规上陶瓷实现产值81.05亿元,增长15.1%。
梁玉华书记说,德化将力争2020年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产值上亿元陶瓷企业60家以上,规上陶瓷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大师工艺瓷产值由40亿元增长到100亿元,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