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黄小玲在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陶瓷彩绘决赛现场担任裁判。 图/记者谢长贵
我骨子里就觉得自己是陶瓷人。
一个大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把自己的品牌做好,有利于产业的发展。——黄小玲
本报记者骆一歌实习生安可醴陵报道
黄小玲和她的醴泉窑陶艺创作基地,就正对着设计感十足的醴陵瓷谷。
身兼多重身份,醴陵人、陶瓷人的后代、人大代表、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这也就注定了她看待瓷器,看待产业,甚至是整个醴陵城会有不同的角度。
陶瓷业者用笔让瓷器开出经久不衰的花
什么时候爱上瓷器的,黄小玲9月20日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也记不清了。
“只要走近了就被吸引了,我骨子里就觉得自己是陶瓷人。”黄小玲告诉记者。她父亲曾是醴陵群力瓷厂的员工,孩提时代在瓷器厂玩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工作人员议论,“这个是送到人民大会堂的,那个又是送到哪里的……小孩子听了没法不向往。”
从十几岁开始,黄小玲便开始画瓷。她能用笔让瓷器开出经久不衰的花,尤其擅长花鸟题材,外界评价她为“花鸟皇后”。
在一开始,她什么颜色都喜欢,“后来觉得越素雅的越高雅。”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希望在同一色系内变换出不同的色彩。以作品《绣球花》为例,虽然乍一看是蓝色调的,整个作品看上去只有3种颜色。但仔细看会发现,叶子杆子等都是不同的蓝色配出来的。一朵白色的花,仔细看还会零星冒出些紫色。“以我现在的审美,我不会把很明显的红绿蓝都放在上面。”
由于职业属性,她看待一个静物会比平常人更加“微观”:“比如进一个宾馆,有人会说这个宾馆装修得好,金碧辉煌。但是在我心目中会想在哪里点缀更好,少了什么会更好,我会以我自己的设计想象一些东西。”
国家大师一个大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
黄小玲出生于1968年,但早已是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同时,很长一段时间来,她都是最年轻的国家大师。“2016年以前,我确实是最年轻的。但年底评了一个1969年出生的(国家级大师)。”2016年,醴陵总共评出了23名国家级大师。
谈话间,黄小玲的眼睛向另一处望去,9月20日是湖南省“湘字号”传统技艺工匠竞赛——陶瓷彩绘决赛的比赛日。她是比赛的裁判员,在现场要一直关注着选手们的情况,其中最年轻的参赛选手今年才20岁。
“一个大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把自己的品牌做好,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她表示,做陶瓷的人太多,评审不可能把每个手艺人都评为大师,但是“在我心里,每个人都是大师。”
声音
作为人大代表有责任关心产业链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小玲画瓷的技法愈发炉火纯青,事业蒸蒸日上。慢慢的,她身上的头衔多了起来:湖南省陶瓷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醴泉窑艺创办人……以及醴陵陶瓷界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作为陶瓷人,她对人才的培养和技艺的传承不遗余力;作为人大代表,她曾提议在醴陵设立陶瓷自由贸易区,做大整个陶瓷产业,同时建立花炮散小企业退出补偿机制,鼓励企业转型,促进产业升级。
从父亲专注拉坯,到师傅们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瓷器行业,再到拥有多重身份的黄小玲。显然,她所关注的事情显然比父辈和师辈的更加“宏观”。她说:“醴陵一百多万人独推了我,我有责任关心产业链。作为一个醴陵人,它的点点滴滴都跟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