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草山谢文豪所创作的《弘一》获2015年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精品展铜奖
龙泉横坑谢贤伟所创作的《青瓷莲花罐》2011年被上海南汇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农历七月初七,来自“中国青瓷之都”浙江龙泉市横坑谢氏38位宗亲,380年后首次组团回“世界陶瓷之都”福建德化县草村谢氏宗祠蓝田堂祭祖。
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源于2017年4月14日,德化县草村通过全球谢氏官方网得到“中国青瓷之都”龙泉市横坑村谢氏族人在寻找先人祖籍地信息,德化县草村谢氏族人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族谱,仅用一天的时间找到依据,通过网络上多次核对衔接,4月17日双方确认是德化县草村谢氏第七世孙谢玉四与表亲赖氏结伴在明末清初一路北上来到浙江省龙泉市定居结婚生子。传至第五代谢秋奇,终在龙泉市查田镇横坑村找到满意地点开基立祖,建立谢氏宗祠。历经380多年繁衍生息,枝荣叶茂,人丁已达500多人。
2017年4月21日,“中国青瓷之都”龙泉横坑谢氏宗亲派出5代族人代表共七人驱车400多公里来到“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县草村认祖归宗,受到德化县谢氏联谊会以及草村谢氏宗亲盛情迎接,在县联谊会的各支宗长陪同下,来到草村谢氏宗祠堂蓝田堂参拜开基祖谢丙一公妈,正式认祖归宗。认祖归宗后,“中国青瓷之都”龙泉横坑族人以最快的速度筹资十多万元,仅用二个月时间就把横坑谢氏祖祠翻修一新。
2017年7月21日,龙泉横坑将德化草村谢氏开基祖谢丙一公至第十二世横坑开基祖谢秋奇等十二代神位牌请到大祠堂,“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县草村谢氏宗亲特地派出38位宗亲代表出席并见证这一盛典,两地宗亲欢聚一堂,共商二〇一七年农历七月初七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草村谢氏宗祠蓝田堂祭祖事宜。
2017年农历七月初七,三百多年的首次相聚,其乐融融,说不尽的相思之情,道不完离别寻根之难。为了把七月初七祭祖活动办成两座瓷都谢氏宗亲对接,“世界陶瓷之都”德化县草村谢氏宗亲成立了祭祖筹委会,多次召开宗亲会议,开展募捐等一系列活动,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祭祖活动各项准备工作。这次祭祖庆典开创闽浙两座瓷都宗亲祭祖的先例,也是福建德化县草村谢氏祭祀规模最大一次庆典,除浙江龙泉横坑派来38位宗亲祭祖团外,还邀请到福建安溪县金谷、尤溪县华园村、永泰县庆沂村等地35人宗长来观摩指导。全村谢氏族人350多人出席祭祀庆典,祭祀结束后,举办宴席40桌,全村的谢氏族人全部出席,把庆典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众所周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龙泉市是“中国青瓷之都”,所制造的“雪拉同”青瓷名闻世界,制瓷技艺列入全球唯一一个陶瓷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德化县是国内首个正式命名的“中国瓷都”,更是全球唯一一个“世界陶瓷之都”,所创造的“中国白”也是名闻天下。考古发掘证实,历史上的龙泉、德化两个窑口制瓷技艺在宋代以来曾经相互传播,互相影响,共同缔造中国陶瓷艺术的辉煌。
清康熙中后期(约1689—1713年),德化乐陶“六车窑”创始人谢犹龙之子、康熙举人谢青钟曾任浙江瑞安知县,随任家族驻扎浙地近二十年,是否有制瓷技艺传播尚待史料证实。目前可考的是,从德化移居龙泉的赖氏在清嘉庆年间(约1830年前后)曾造阶级窑,烧白瓷类青瓷,复活了龙泉青瓷,传承至今,被正式确认为非遗传承人。龙泉横坑谢氏居住地所在查田镇的溪口窑从宋至清烧造青瓷,成为龙泉三大窑系之一,所造瓷器曾经选为皇宫专用。在本次对接成功之前,龙泉横坑谢氏曾经多次派人到德化考察烧造技艺。德化草村谢文豪创办德化县艺现天陶瓷研究所,从事德化白瓷观音佛像雕塑,其作品《弘一》获2015年中华佛教文化艺术精品展铜奖;龙泉横坑谢贤伟创办龙泉市春秋陶瓷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青瓷制造、销售及进出口生意,所烧制的《青瓷莲花罐》2011年被上海南汇博物馆永久收藏。两地谢氏宗长表示,随着交流沟通的不断深入,对两座瓷都制瓷技艺的传播将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