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在我县宝美村,出了一位陶瓷烧成革新先行者,他开创龙窑先河,为我县陶瓷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就是被世人称为“窑坊公”的林炳。
在宝美村祖龙宫,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我县的一些陶瓷从业者及附近的村民就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祈福庆典仪式,纪念“窑坊公”。与其它宫庙的祭祀品不同的是,祖龙宫内祭祀的贡品是造型精美、风格各异的陶瓷 。
【同期声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苏玉峰:我们每一个工厂烧的瓷器拿来给窑坊公看一下,像汇报一样给他说一下,我今天烧好瓷器,是这样的,所以说,摆的都是瓷器,我们贡品都是瓷器,这样会比较有意义(一)点。】
祖龙宫之所以会成为数百年来陶瓷从业者的“圣地”,是因为这座宫庙供奉着在德化陶瓷史上有着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窑坊公” 林炳。陶瓷从业者到祖龙宫来奉祀,一则祈愿自己在来年的陶瓷生产制作中能够顺利如意,二则就是纪念林炳为光大瓷业所作的巨大贡献。
北宋时期,随着泉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各地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剧增,我县的陶瓷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原先,我县陶瓷从业者普遍使用方形或条形的平顶单窑烧瓷技术,产量有限,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林炳决心率先建拱大窑。
【同期声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苏玉峰:他在改革窑炉之前,我们整个德化的窑都是平顶的,是平顶的,所以说一烧,顶就塌下来了,窑炉是那个非常(很)不合理,他一直在想怎么搞这个窑炉,不会给它塌,才能保证陶瓷质量,所以说,想的时候可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我们梦见了一个美女,就是九天玄女在梦中给他点发。】
受到梦境的启发,林炳将窑房改砌成像女人乳房一样的拱圆穹顶主窑室,在它的两旁再砌上两个小奶窑。这样以来,烧窑时大窑就不再塌顶,而且烧出的瓷器量多质好。后来,林炳又利用有坡度的山地,因地制宜,把多个窑房串连起来,使之既增加容量、加固窑体,又能充分利用烧成过程中的热能。这为窑房以后的演变以及发展成龙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窑坊公”林炳的神位前,除了传统的瓷雕外,更有陶瓷从业者将五彩缤纷的西洋工艺瓷也摆到了供桌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县陶瓷业蓬勃发展、繁荣昌盛的现状。现在,瓷都人正秉承“窑坊公”林炳的开拓创新精神,不断续写着陶瓷业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