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与泥为伍制瓷人生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岑明道
十几年前,一次机缘巧合,乐跃萍从位于赣北的家乡景德镇来到海南岛,沉迷于本地的黄花梨、坡垒木、黄蜡石等奇木异石的同时,不忘瓷都岁月,不忘让泥巴变身器皿的奇妙,因此,过了而立之年仍未割舍对陶瓷的挚爱。而立志追寻传统技艺,仿制一枚“永乐青花压手杯”,成了他这几年孜孜以求的梦想。
1追寻国瓷传统技艺
受瓷都景德镇深厚的陶瓷制作氛围渲染,乐跃萍很小的时候就步入陶瓷世界,与家人一起练泥,学习拉坯,散落在御窑遗址上的青花碎片,在阳光底下发出的幽蓝光泽,成了他抹不去的永久记忆。
乐跃萍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小时候有机会师从一些后来成为大师级传承人的工匠拉坯、烧瓷,那段经历对自己的影响是一辈子的。
扎根海南,娶妻生子后,小乐还经常回景德镇去仿制一窑仿古瓷器,一为自得其乐,也有受朋友之托,期间也多次邀请景德镇制瓷艺匠来琼举办展览,为两地文化的交流搭起一座民间的桥梁。
“我从小就与泥为伍,也正是这样,年复一年,看着手中的泥土变成一个个器皿,它们能给我带来内心的宁静。接着,我开始从事专门的陶瓷配方研究,再后来加入产品研发中心进行开发与制作。但这10多年来的摸索与研究,还不是我真正要追求的,我只想让龙珠御窑精品再现,不仅是帝王所享,更想让它们融入寻常百姓的家庭生活。”乐跃萍说。
老话说:世界瓷器看中国,中国瓷器看景德镇。这座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山城,现在很少有人还知道这么一个地方,乐跃萍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千年山城。
几年前,他在回家探亲时偶然遇到明代的高岭土矿洞,心想:“假如用这矿料,仿制明代帝王的用具会是什么样?”于是决定用古代矿料仿制明代“压手杯”,首选永乐年间的青花款。
2真情眷恋国粹瑰宝
3年来,乐跃萍乐此不疲地往返于海口和景德镇之间,不断到御窑厂遗址临摩岁月留存的瓷片,观察永乐压手杯的复原残品,以期窥见前人的制瓷秘诀。
原来,“永乐青花压手杯”现在可知的只有两件完整作品,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有两个残件,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和景德镇御窑厂遗址馆。为此,乐跃萍还先后6次飞往北京,反复观摩、强记,用手机拍照,回来再细细分辨上面的图案和颜色。
据《中国陶瓷史》等资料记载,永乐和宣德年间的青花器在制作风格上,改变了元代的厚重雄健而趋于清新流丽,除了较大的盘和碗等器具,很多都是精致的器物,如小巧而又显得端稳的“永乐青花压手杯”就是其中的精品。
明人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这般高度评价“永乐青花压手杯”:“永乐年造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毬,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是杯的中心画双狮滚毬者和画花心者。
“老祖宗有好的工艺和创意,没有得到传承。但史书里都有这些技艺的记载,反复琢磨和试验就行。”乐跃萍希冀通过自己默默的努力,表达内心对国粹瑰宝的真情眷恋,和对昌南(景德镇的旧称,也是英文china的来源)故地的责任和担当。
3为瓷消得人憔悴
付诸实践总是最能熬炼人的心性。
在实验过程中,小乐发现高岭土作为瓷器的主要原材料,因以前开采过度,导致现在的矿土资源所剩无几,如今要到两三千米的地底下开采,而且高纯度的矿土越来越稀少,可遇而不可求。但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和挑战。
“我在调配期间,经历了几百次失败,心里越来越慌。”为此日渐消瘦的乐跃萍说,“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一位老师刚好来到我的工作室,看到我愁眉苦脸,满桌都是那些烧制不成功的试验品,就对我说,要想复制出到位的东西不只是一种材料,而是每一种材料都是要老原矿的。”
他说,景德镇瓷都千年不衰的秘密之一,是在于原矿磨成泥后的发酵和不同泥土的合理搭配比例。经过发酵的高岭土、紫金土和三宝土富含矿物本身的微量元素,在合理比例混合后形成的练泥,更加细腻紧密,再经拥有超凡技艺的双手拉制成所制作的瓷坯;瓷坯仅是器具雏形,晾晒之后再度精修细作,进而使瓷器更薄,形态更臻完美,看似简单的制作工艺,处处含有玄机;特别是瓷釉配方,更是代代制瓷人视为密不外传的珍宝,这也是景德镇约定俗成的千年行规。
为了使釉质肥厚,小乐在杯体上画完花纹等图案之后,采用古法的浇釉方式,而不用清代后期才常见的吹釉工艺,因难以把控最终成品率低;为了使压手杯具备正品的温润感,他用松木烧窑;杯口的两道青色花边,每一道都是一笔到位,对釉料的用量和下笔的轻重,都需要拿捏到位,否则功败垂成……
经过几百次的比例调配、几百次的试烧,反复地和御窑厂、博物馆的实物做对比,乐跃萍终于仿制出了“永乐青花压手杯”,但他还不满意,希望还能做得更好,因为每次只有几个是比较标准的,如重量在151-155克之间。
将小乐仿制的“永乐青花压手杯”高约5.4厘米,口径约9.1厘米,足径约3.9厘米,把玩于指掌之间,只见杯体规整而不失灵动的花纹、厚重的青花色泽,杯子内壁淡淡的鸭蛋青色颇显清雅与高贵,杯的中心在花团环绕之间,有繁体“永乐年制”的字样,由于杯口外撇,拿在手中刚好能将拇指和食指稳稳地压住,想必“压手杯”当是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