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被它所震撼到,“三十三态观音”像不仅突出了传统观音像的深沉、慈祥、智慧、安逸的特征,更添加了灵动、自在、飘渺、诙谐,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这件作品作者吴志勇告诉记者,创作这组作品是他回归艺术本源的新起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2014年1月份的时候,去泉州一个艺术博物馆,看到了我们德化的大师苏清河的作品,作品不大,让我觉得,
作品不在大小,在于精,于是我回来做了一尊,发现效果非常好。
苏清河是德化当代著名陶瓷大师,做好一尊雕塑似乎是与大师的一次对话,这件作品出炉后,也颇受同行的好评,于是吴志勇创作的激情被点燃了。
(德化当代著名陶瓷大师 苏清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想了几天几夜,甚至半个月,后来我想要不做84像,后来想量太大,要五到八年左右,而且造型也不容易,会产生重复,后来决定做33尊,到2017年才全部完成。
看似简简单单就过去了三年,其实这期间对于吴志勇来说也是一段不小的煎熬,为了能够让题材丰富,他要不断看书,甚至都渐渐脱离了手机娱乐的习惯。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现在经常看书,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一本书有一两句给你灵感,就是有很大的收获。
而为了让造型风格也有所突破,他还走遍了祖国各地,向古人学习,向大师请教,实在困难的时候,他甚至还想到了枪手。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曾经也找了枪手来帮我做,但毕竟是枪手,不是我要的东西和思想,最后还是要自己动手,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才是自己的作品。
回归初心之后,吴志勇也回归了艺术的本真,他再度从德化周边开始汲取艺术营养,向当地的陶瓷烧制大师学习,与圈内朋友师兄弟交流。
经过成熟的思考,吴志勇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创新思路。与此同时,他把自己十几年来所学的技艺与见解也融入其中,细看他完成后的观音像,既保持了德化传统的烧制工艺,许许多多的细节也更有了现代的审美特点,造型极具真实性和欣赏性,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创造,吴志勇将观音这个形象,拉到了我们十分熟悉的“人”的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早期的艺人,他可能是八仙过海,随便捏一个起来那就像了,有的脚短,头大,但是我们现在有这个条件,我们就要去改,身体比例,神态,尽量做到有现代美感,这样会让大家更容易接受。
如果说,创作了“三十三态观音”系列是吴志勇艺术创作回归的开始,那么求学深造便是他走向创新的又一开端。如今的他在上的是全日制的课程,主要是关于雕塑的一些现代造型、透视的美学理论和实践,全新的观念带给他全新的思考,就算是回头再看“三十三态观音”,他一样可以看到当时的缺点和局限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现在三十三尊还是有很多要改的地方,昨天做的事现在还是有点缺陷,所以我决定三十三尊要晚一年才能出来。
而这便是吴志勇对于艺术的执着,土与火的对话是无声的,却涌动着气息。吴志勇将在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弘扬上求索不息,不断演绎浴火重生的精彩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主要代表性传承人
吴志勇:
会做一些有自己思想的孤品,就是做了以后不开模了,有能力一年做5到10尊。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看到的世界确有不同。但世界总不会变,变的是人,是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视角在变,塑造的人像在变,纵使雕塑千人千面,都终归于一处,那便是对于艺术真谛的不懈追求。
千人千面总归一,这个一便是对艺术本身的执着与追求,也就是新时代做崇尚的“工匠精神”,我们也希望在艺术的路上,吴志勇能够坚持“工匠精神”,传承发扬我们福建德化的制瓷工艺,让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让德化白瓷再度走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