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陶瓷业成为应县农户务工主渠道)
目前已发展到17家26条生产线,吸纳1万余人就业
本报讯(记者 袁兆辉 通讯员 丰开罡)应县上甘港村村民杨浩英,以前和丈夫两人开办了一家手工榨油作坊,由于经营不善,不仅油坊倒闭,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后来,杨浩英和丈夫进了应县一家陶瓷企业打工。由于他们肯钻研、人勤快,年收入达十万多元,两年时间,杨浩英一家就还清了债务。1月5日,杨浩英感慨地对记者说:“陶瓷业真是俺们脱贫致富的大靠山。”
截至目前,应县陶瓷产业已发展到17家26条生产线,吸纳就业人员1万余人,工人月平均工资3400元。陶瓷业已经成了应县转移和安置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主导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应县全县目前共有6500余人依靠(原标题:陶瓷业成为应县农户务工主渠道)
目前已发展到17家26条生产线,吸纳1万余人就业
本报讯(记者 袁兆辉 通讯员 丰开罡)应县上甘港村村民杨浩英,以前和丈夫两人开办了一家手工榨油作坊,由于经营不善,不仅油坊倒闭,还欠下20多万元外债。后来,杨浩英和丈夫进了应县一家陶瓷企业打工。由于他们肯钻研、人勤快,年收入达十万多元,两年时间,杨浩英一家就还清了债务。1月5日,杨浩英感慨地对记者说:“陶瓷业真是俺们脱贫致富的大靠山。”
截至目前,应县陶瓷产业已发展到17家26条生产线,吸纳就业人员1万余人,工人月平均工资3400元。陶瓷业已经成了应县转移和安置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精准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主导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应县全县目前共有6500余人依靠陶瓷业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
近年来,应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重要陶瓷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依托当地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大力扶持陶瓷业健康发展。该县成立了应县陶瓷研究所,与清华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人才。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人才引进、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全县17家陶瓷企业,都建有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各类高端人才50多人。全行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50多件,年推出陶瓷新品种1000多个,形成了日用瓷、礼品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3000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欧美、中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年出口总量2亿件,占总产量的20%,逐步实现了向科技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转变,推动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产业提升。陶瓷业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
近年来,应县紧紧围绕打造中国重要陶瓷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依托当地新型科技产业园区,大力扶持陶瓷业健康发展。该县成立了应县陶瓷研究所,与清华大学、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人才。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人才引进、营销模式上大胆创新。全县17家陶瓷企业,都建有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各类高端人才50多人。全行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250多件,年推出陶瓷新品种1000多个,形成了日用瓷、礼品瓷、工艺美术瓷三大类50个系列3000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欧美、中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年出口总量2亿件,占总产量的20%,逐步实现了向科技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转变,推动由粗放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产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