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浙江共有4个项目入选,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评选活动办公室从各申报项目中进行遴选,最终推荐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并将通过投票产生25项进入终评。40个入围初评的项目分量十足,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项目能入围,可谓是优中选优!
快来见识一下它的厉害吧~
2017年12月18日,记者获悉,开化县苏庄镇毛坦村龙坦自然村发现的明代中期青花瓷窑址入选了2017年浙江八项考古重要发现。
截至目前,龙坦窑址发掘了不同种类的瓷器产品,青花瓷、白瓷、紫金釉瓷、青釉瓷和蓝釉瓷等5种。白瓷和青花瓷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紫金釉瓷、第三是青釉瓷,而蓝釉瓷目前只发现了3块。质量尤以青花瓷、紫金釉瓷和蓝釉瓷最为高超。器形多样,纹样装饰丰富,有鱼藻纹、莲荷纹、折枝花卉纹、蝴蝶纹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瓷器款识较多,以釉下青花书写,目前款识有“福”、“瑞、“善、“寿”、“真、“德”、“瑗”、“珙”、“锪”、“进”、“白”、“岳”、“嶽”、“娘”、“上二”、“三”、“十”、“廿二”、“三七”、“半百”等。
▲青花瓷
▲紫金釉瓷
▲蓝釉瓷
▲白瓷
1982年开化县文物普查小组首次在龙坦村对面的茶山上发现多处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开化县文管会办公室又对该处作了详细复查,采集了部分标本,初步推断该处为元代始烧的窑址。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正是一位退休的老医师在龙坦自然村的小河边捡到了一块刻有“正德年间”纪年文字的青花瓷片,进一步印证了该处是明代烧瓷的一个窑,随后,于1994年公布龙坦窑址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申报龙坦窑址发掘项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于今年8月份来此正式发掘。
龙坦自然村村民李先生今年59岁了,他一边干活一边说道,“小的时候在山里就经常看见这些碎瓷片,听家里老人讲,这些瓷片在很久之前就有了。”他告诉记者,之前看到有人来这里挖,我还以为是发现了宝贝,后面才知道他们是来挖瓷片的。
据了解,该窑址地层中出土了内腹有“正德庚午年(1510年)造”纪年文字的白釉盆地,此外还采集到“成化年造”器物,而且浙江安吉和德清地区明代墓葬中也出土 过类似的青花瓷产品,通过本次发掘,已经基本掌握了龙坦窑址的年代、产品面貌及技术体系等方面的信息,由此可基本确定该窑址为明代中期。
村民王先生指着山头说,“这两座山头都有很多瓷片。”据村民介绍,以前在山里干活随处可见土地表面散落着瓷器碎片,但由于不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以前也就没有探究,有时候觉得好玩就会捡块回家。
浙江省文物研究所考古领队谢西营介绍,龙坦窑址的重要价值有三点。他说,一是该窑址是浙江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花瓷窑址,时代可达明代正德年间;二是龙坦窑址揭示出来的明代龙窑遗迹突破了以往的认识,烧造青花瓷并未采用馒头窑;三是该窑址的发掘为我们探究“青花浙料”这一学术问题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谢西营告诉记者:“此次入选了浙江省八大考古重要发现后,接下来将要冲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省主要是烧青瓷为主的,烧青花瓷很少,此次发现的龙坦窑址则是我省最早烧造青花的瓷窑,而且这还是一个民用瓷窑,其中碗、盆等形状居多,应该是当时平民百姓的生活用具。”开化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陆苏军介绍。
陆苏军告诉记者,2017年4月份龙坦窑址经过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一步可能会建造一个遗址博物馆,除了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更重要的是让考古爱好者可以看到当时考古的现状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