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一座中等偏小城市,但来过的人都会感叹:“这座城市太美了!”
究其原因,自然是辉煌灿烂的陶瓷文化带给城市的荣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近年来,景德镇市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充分挖掘陶瓷文化深厚内涵,并不断赋予其新内容、新使命,使其在新时代中焕发新光彩。
继承中释放新活力
景德镇至今有两千余年制瓷历史。宋代即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之盛景,至明、清设御窑厂后更是“汇各地良工之精华,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达到鼎盛期。翻开历史的篇章,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
历史的光辉为景德镇带来了与生俱来的陶瓷文化自信,然而,如何坚定这份自信,将其变成一种持久的力量去推动文化大繁荣、城市大发展?
多年来,景德镇始终在行动中寻找答案。
上千年制瓷史,为景德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址和遗存。以“御窑厂”为核心开启大遗址保护工作,延续千年文脉,便是该市坚持文化自信迈出的第一步。从2002年起,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拉开帷幕,在10余年间,完成众多保护建设项目和考古发现成果,入选国家重点大遗址,并建成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同时,将周边13.1平方公里划定为重点保护区,对其中的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进行保护性建设,即将建成的御窑遗址博物馆便在该范围内。此外,该市还先后对湖田古窑址、高岭瓷土矿遗址、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并恢复了一批古码头、古会馆、古店铺等。
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是景德镇坚持文化自信的创新尝试。陶溪川文化创意街区是工业遗产利用的典范,通过对老瓷厂改造,建成集陶瓷、会展、餐饮、娱乐等各种文化交融的综合业态街区,实现了更大价值转化;三宝国际瓷谷打造“景漂”“景归”人才集聚区,以多元的思想和人文推进创新、创业、创意,引领产业发展;名坊园集合了全市最具代表性的知名窑口和企业,不仅将传统手工制瓷发扬光大,而且开启了个性化新时代,打造陶瓷产业升级版。
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进而讲好陶瓷乃至中国故事,可谓景德镇文化自信的高境界。近年来,该市不断搭建陶瓷文化对外交流与展示平台,通过14年成功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扩大国际影响,结盟众多国际友好城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凭借荣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与国外69个城市建立广泛联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2017年,“归来·丝路瓷典”文化项目让近300(套)古代远销国外的景德镇外销瓷回到了故里;同年7月G20峰会期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共景德镇市委、景德镇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专场陶瓷展——“感知中国·匠心冶陶”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展出,引发强烈反响。
迈向文化自强之路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
景德镇陶瓷文化自强已经晨曦初现。主要表现在,文化为人民服务,让更多人在认知中收获财富。日前,耗时3年拍摄的展示景德镇千年手工制瓷技艺流程的大型纪录片《匠心冶陶》在当地电视台首播。此外,景德镇以打造建设各类博物馆为抓手,保护和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及珍贵文物,分别建成中国陶瓷博物馆、湖田民窑博物馆以及13家民营博物馆等。
景德镇陶瓷文化自强也表现在文化为社会服务,不断增强社会发展实力。前不久,“陶溪川”分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和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陶溪川将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未来两年,在扩区的基础上传导文化生产和文化生活方式,培育一个陶瓷文化产业内容供应商,建设一个“传统+时尚+高科技”的新型产业形态园区。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该市构筑“大陶瓷”发展格局,无论是日用、艺术、创意、建筑等陶瓷,还是高科技陶瓷,门类齐全、工艺丰富,均占据国内制高点;全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以每年3万余人的增长速度云集景德镇,形成独特的“景漂”现象。不少曾经在此生活、学习或工作过的企业家、学者、艺术家也纷纷回归这里投资兴业,仅一年间便形成了几万人的“景归”队伍。
今年,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推进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景德镇正着力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努力打造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等“四地两中心”,以项目化的形式进一步推动陶瓷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