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德镇陶瓷界,已经和高温颜色釉打了52年交道,并至今仍在为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和创新而努力的邓希平,被尊为中国高温颜色釉第一人。
作为第五届江西省道德模范,已是古稀之年的邓希平面对记者的到访,很少谈及自己在高温颜色釉领域内的成就,更愿意讲述关于高温颜色釉每一次发展和突破的故事。邓希平说:“高温颜色釉让我感觉我没有虚度这一辈子,在追逐高温颜色釉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上,有辛苦,有磨难,但也有收获,有快乐。能够为颜色釉的传承和发展付出我的努力和贡献,我无怨无悔。”
结缘高温颜色釉 做学以致用的楷模
1965年暑期,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的邓希平,进入了轻工部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机缘巧合的是,带她的两位老师,是当时的颜色釉专家聂物华和陈鸿。于是,邓希平的一生,就和高温颜色釉建立起了无法割断的联系。
1972年,邓希平调入景德镇市十大瓷厂之首的建国瓷厂,从事颜色釉的研究工作。邓希平利用自己五年大学学到的专业技术,成功地介入一起导致建国瓷厂危机的技术事件,并最终攻克了许多老一辈专家没能克服的技术问题后,她得以在建国瓷厂大展手脚。
1984年,邓希平成为建国瓷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开始执掌建国瓷厂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并在上任之初就创建了颜色釉科研所和开发部,“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要想在颜色釉发展上有所突破和成就,就必须要有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研发人才。”在她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和一线工人们共同在颜色釉的发展创新上不断突破,为瓷厂创造出了一个个高温颜色釉的神话。
坚守高温颜色釉 做新时代的创业者
1995年,瓷厂面临企业改制,号召工人们打破铁饭碗,推行承包制。
“当时科研所和开发部的同事们面对新形势下的选择都特别犹豫,各种各样的顾虑导致这两个部门中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新挑战。”邓希平记得,不少同事提出,既然厂里要推行承包制度,那么作为厂领导的邓希平如果带领他们干,他们就一定跟着干。
同事们的说法让邓希平两难,当年已是53岁的她,还有两年就可以退休了。但是最终,邓希平答应了科研所和研发部同事们的要求:“我当时就想,如果我不能主动站出来,带领这些科研人员一起承包,那么瓷厂这么多年辛苦打造的颜色釉的研发队伍就将不复存在,这对于颜色釉的发展绝对是个打击,只有我带头承包,就还能把这些同事拢在一起,继续从事颜色釉的事业。”
当时作为厂领导的她,率先承包,成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创新者,最终保住了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颜色釉研究队伍,为颜色釉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保留了一颗火种。
传承高温颜色釉 做陶瓷文化的使者
在邓希平的带领下,颜色釉的技术团队不断地在颜色釉领域创出新的成就。她创作的许多颜色釉作品被国内外著名博物馆收藏,代表作品“300件郎红釉美人肩花瓶”多次被选作国家主席出访礼品。
创新无止境,传承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尽己所能地去传承、推广颜色釉,让颜色釉事业后继有人,则被老人视为这辈子中另一个重大事业。老人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听过我的讲座,上过我的课的学生,我没有办法统计出一个具体数字。”
2010年,邓希平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最佳文化传承奖,2012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颜色釉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生成就奖,2014年获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
面对众多的荣誉,老人十分平静——“我是幸运的,我在颜色釉领域取得的一些成就,能得到党和国家还有社会的认可。颜色釉的事业伴随了我这辈子,为颜色釉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我最大的努力,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