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出通知,将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逾期达不到的,有关部门将严格按照法律责令企业改正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经批准后可责令停业、关闭。
虽然在正式公告中,删除了此前《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陶瓷等工业暂未制定特别排放限值,将以标准修改单方式提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自2018年6月1日起执行”等内容,但陶瓷行业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在2017年12月份,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征求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明确指出,“2018年10月底前,完成全省60家陶瓷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后,喷雾干燥塔和窑炉工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其中,对6月底前实现超低排放的陶瓷企业,将实施绿色环保调度,适当减少2018-2019年冬季错峰生产时间和停限产比例。”这更加剧了河南陶瓷企业的担忧。
自2017年11月15日以来,河南燃煤陶企已经停产了4个月时间,至今仍未能复产,陶瓷企业由此而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为避免今年重蹈覆辙、再次被要求长时间停产,春节前河南陶瓷企业纷纷加大了环保投入,力求达到《通知》中要求的排放标准,可以长期稳定生产。
新南亚陶瓷董事长张辉告诉记者,“仅春节期间,我们在环保上的资金投入就达上千万元,这还不算以前在环保上的投入”。据了解,为达到《通知》要求的排放要求,内黄每家陶瓷企业的环保投入都达到了500万元以上。
这些投入主要用于对除尘、脱硫设备的改造升级,以及无组织排放治理的管控和治理,主要包括原料运输密闭、料场封闭,洒水、喷淋等抑尘设备及措施。
在采访中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正式文件中,去掉了对陶瓷行业排放限值的明确要求和时限,但达不到排放标准就不让生产,也逼迫陶瓷企业不得不进行提标改造。
据该负责人介绍,有消息称《通知》中表明的“喷雾干燥塔和窑炉工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要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或调整为“20毫克/立方米、30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
这对于环保改造的陶瓷企业来说或许算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此前多家企业反映,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喷雾干燥塔和窑炉工序颗粒物要达到“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难度非常大,或者说根本难以实现。而“不高于20毫克/立方米”这个目标相对来说难度稍小些。
相对于周边其他产区而言,河南环保要求是严格很多的,大幅的环保投入大大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与其他产区的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河南新时代陶瓷总经理王汉臣告诉记者,“去年我们两个新式脱硫塔、布袋除尘加相应的管道前后就花了一千万,而每年的运行费用就达300至400万”。
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年河南将全面实施工业企业《河南省绿色环保调度制度(试行)》,以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差别化的采暖季错峰生产方式。也就是说,陶瓷企业如果能够达到省政府要求的排放限值的话,或许在采暖季就可以相应缩减停产时间,或者根本不再用长期停产,只需在当地空气污染预警时短期停产就可以了。
不过《河南省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也明确指出,鼓励工业领域“以电代煤”,并在陶瓷、耐材、玻璃制品等行业推广电窑炉。而2018年采暖季以电、天然气、管道煤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的陶瓷企业不在停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