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国人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意境的表达,而将这种自然风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的就是宋瓷。宋瓷中的钧窑,就是其中最美的陶瓷艺术。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是火的艺术。“入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晚霭微茫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在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的诗中,“元人画”不是由画笔和水墨颜色将画作于宣纸之上,而是在1200度以上的窑炉中,以火为画笔一气呵成。这样的“画法”,就是“钧瓷”。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灵活、变化微妙之美,蓝色、红色、黄色、白色,无数跳动的火焰,像一支神奇的画笔……紫中藏青、青中透红、红中寓白、白里泛蓝、蓝中有绿等,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变化万千,可谓纷彩争艳。
钧窑瓷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独树一帜,极其珍贵,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不挂红,一世受穷”等。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钧瓷绚烂奇妙之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极难烧制,有“十窑九不成”之说。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宋人达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至今无人能仿造。据珠海雅韵轩艺术馆负责人介绍,钧窑以其大气磅礴的造型、瑰丽多彩的色彩著称于世。世人称“钧无双”,是因为世上绝无相同的两件钧瓷,它的色彩是天成的,变幻无穷。北宋钧窑做到窑变可控,蚯蚓走泥纹是其特征之一。北宋钧瓷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在于它对釉面随心所欲的表现力,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它青瓷的另一个特色。钧瓷釉色有一种莹光和一股幽雅蓝色的乳光,其色调之美,妙不可言,是北宋瓷艺的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也是钧瓷珍贵之处。
一件精美的瓷器给人以美的享受。规整对称、高雅大气、沉重古朴、明亮深沉、宫廷气势、一丝不苟,这是世人对钧瓷的印象和评价。宋代受理学的影响,反映在瓷器上就是规整对称,无论是造型或纹理都遵循这一原则,特别是北宋官造钧瓷,无论体积、大小,都讲究对称之美,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严格遵守这一原则。钧瓷外型以正经、浑朴、古朴、斯文为特征,器皿棱角清晰、线条幽美、文饰精练、雕塑别致,传统作品有尊、鼎、钵、洗、瓶等。从工艺上看,钧窑突破了黑、白、绿等传统色调,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钧瓷的釉质深沉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运动感,釉中经常浮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有人用“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誉钧瓷釉质的贞洁和釉色的艳丽。独特的窑变艺术,巧夺天工,让钧瓷成为“国之瑰宝”。
“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其色可赏,其声可闻。据介绍,由于钧窑瓷器是宋代专门为宫廷烧造的御用品,数量和造型受到宫廷的严格控制。而钧窑浑然天成的艺术价值,更是备受青睐,因此在收藏市场一直受到藏家追捧,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在当今的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越是年份久远、保存完好的钧瓷佳品,越能吸引收藏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