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市多家媒体走进德化,探寻“一带一路”发展
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日前,由中宣部组织的“一带一路”集中调研采访走进泉州市德化县。来自中央、省、市媒体的50多位记者走访德化各地,探寻“以瓷为媒”的德化如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扩大对外交流的“朋友圈”。
采访团走访陶瓷企业
作为金砖国礼,在2017年厦门金砖峰会上,德化白瓷成为中国递给世界的一张艺术名片。这其中,国礼大师陈仁海创作的国宴瓷、金砖元首杯、元首茶器等,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如今,在陈仁海的中国白艺术宫内,这些金砖国礼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
“从很少人知道,到很多人需求,如今,德化的‘中国白’品牌正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再出发。”陈仁海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让他感触颇深的是,通过文化品牌的打造,全球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德化陶瓷。以他自己的企业为例,这些年来,因为大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出现,企业在积极扩充产能。“让世界了解和共享‘中国白’。”在陈仁海看来,随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加强,德化陶瓷艺术品也将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专注于开发高端陶瓷制品的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已经在德化扎根20多年。近几年,公司的销量增长保持在20%以上,80%的产品出口。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公司产品的出口国家数量也从五年前的30多个,增长到如今的60多个。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各国对于陶瓷制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富垚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目标客户,对于企业提供的个性定制的高端陶瓷非常喜欢,市场前景广阔。如今,企业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充,产品甚至出现在高档的阿联酋迪拜“帆船酒店”内。在郑富垚看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企业更应该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工夫,力求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动。
早在宋元时期,德化陶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在德化陶瓷博物馆内,展示着从古到今的德化陶瓷作品。在众多作品中,有不少是来自于其他国家艺术家的创作。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说,历史上,众多海丝沿线国家就对德化陶瓷情有独钟,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客商来德化进行学习研讨、商业贸易。
“去年‘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作为第二届中法文化论坛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德化成功举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和广大爱好者如约相聚。”郑炯鑫说,很多艺术家在德化创作后,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捐献给博物馆,因为场地限制,博物馆现在已经容纳不了那么多作品。今年,德化打算新建一个陶瓷博物馆,预计面积将达3万平方米,比原博物馆扩大五倍左右。“新馆建成后,将能更加充分展示德化陶瓷艺术魅力,同时也能更好地扩大与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交流。”
截至目前,德化已有陶瓷企业2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去年产值227.4亿元。今年1至5月,德化对“一带一路”沿线的39个国家合计出口1342.96万美元,同比增长41.21%。目前,德化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力争到2020年陶瓷年产值突破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