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蜚声中外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近年来不断创新御窑遗址保护方式,坚持“在保护中迁建”,以御窑厂遗址为中心开展大保护,修复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坚持“在修复中传承”,用工匠精神整理、复原官窑瓷器数千件;坚持“在展陈中创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举办系列陶瓷文化展,让出土文物“活”起来。
千年瓷都景德镇,守住了瓷都魂,在与世界的对话中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
在保护中迁建,
守住千年陶瓷文化根基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元、明、清三代专为宫廷烧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精湛的官办窑厂。现存的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也是我国唯一一处能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已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历史地位特殊。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地处市中心城区,可谓“寸土寸金”,其重点遗存分布区一直被各类办公、居民建筑挤占,遗址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始终是遗址保护工作的难点。
为更好地修复瓷都历史风貌,景德镇市以御窑厂遗址为中心,将原来5.1公顷的重点保护区范围扩大为13.1公顷,对其中的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进行保护性建设。地处保护区内的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大楼主动搬迁,为文物保护“腾地”。
“千年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根基所在,在文物保护面前要舍得投入。”景德镇市市长梅亦说。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镇累计投入近50亿元资金,核心区内搬迁、拆除相关建筑近1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近600户,原来分割成四大块的遗址区连成一片。园区内100多项大大小小的环境整治工作任务全部实行清单式管理。
今年5月1日,《景德镇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如今,古窑厂变身新景区。在御窑厂东南角,新发掘的明代制瓷作坊遗址区成为观光新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御窑厂遗址周边的彭家弄、毕家弄乃至更大的区域“御窑景巷”成为展示陶瓷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瓷都文化,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提出,18岁以下旅客免票入园参观。
出于对陶瓷的喜爱,上海大绍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陈敏华一家三口从上海来到景德镇。“在御窑厂遗址,我真正领略到了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触摸到千年瓷都的历史文脉,深感震撼。”她说。
在修复中传承,
用工匠精神复原国家珍宝
板凳一坐十年冷,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专家邬书荣已在御窑厂遗址“阅瓷楼”工作了30多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一堆碎瓷片中“玩拼图”,快的时候修复一件作品耗时一个月,有的时候一年都拼不好一件完整的作品。
“从瓷器修复到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再到一草一木的陈列归置,我们都力求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修复千年文化。”景德镇市御窑遗址管理处党支部书记祝松星说。
近年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先后对御窑厂遗址进行了数十次考古发掘工作,开展系统研究与修复,获得瓷器碎片“十数吨,上亿片”,整理、复原出官窑瓷器数千件,一些成为国家珍宝。如永乐青花釉里红云龙纹梅瓶属首次发掘,未见于以往的考古发掘品、传世品,是极为珍贵的佳作。
站在御窑厂遗址龙珠阁,可以看到附近8组拱形的红砖窑体建筑如片片船帆,与御窑厂遗址相得益彰。尽管御窑博物馆正在建设当中,但是凭借出色的工艺,御窑博物馆已在法国戛纳成功斩获“未来建筑”奖。
中建一局景德镇御窑博物馆项目经理齐玉顺说,御窑博物馆工程建设过程中,成功地把总重量为734吨的明清时期的窑址迁往5公里外的场地进行保护,创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窑址群体迁移的首个成功案例。
同时,御窑博物馆建设还创造了每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建造艺术,建造难度罕见。“280万块窑砖,每一块都是工人手工砌上去或挂上去的,所有的窑砖和构件必须保证精准的错缝,才能确保8个拱体的弧度平滑,不出现端部翘头的情况。”齐玉顺介绍。
近年,景德镇提出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展示中国文化内涵,传递中国文化自信。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说,御窑博物馆建成后,景德镇将增加一张与世界对话的名片。
在展陈中创新,
“走出去”传递文化自信
陶瓷是中国文化,也是世界语言。景德镇市在御窑厂遗址保护过程中,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中国陶瓷“走出去”步伐,放大文物价值。
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注重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等专业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共同修复御窑陶瓷。在此基础上,当地连续多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大明御窑瓷器——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传世瓷器系列对比展”。同时,御窑遗址出土修复文物还先后到港澳台及日本、德国、荷兰等地进行互鉴交流。
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隽介绍,去年7月,景德镇陶瓷文化展在德国柏林成功举办,共接待各类参观者数千人。今年7月,中国陶瓷文化展走进南非约翰内斯堡非洲博物馆,共展出了来自景德镇的160件(套)陶瓷作品。瓷瓯、瓷编钟、瓷笛、瓷箫、瓷二胡等瓷乐器奏响的唯美悠扬的旋律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8月31日,上百件明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其中绝大部分展品于近期才得以系统整理及修复完成,为首次境外展出,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通过加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到景德镇学习、创业。今年7月,古巴考古学家尤万里从景德镇陶瓷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个从考古学专业毕业的外国学生。尤万里说,景德镇之旅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通往一个心仪已久、却很难进入的世界,自己将继续从事中国古代陶瓷藏品的研究。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名“洋景漂”扎根景德镇,寻梦中国陶瓷文化。钟志生说,文化自信不仅要推动中国文化名片走向世界舞台,更要善于通过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引世界人才汇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