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svara) 。
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译为“光世音”、“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但在唐朝,因为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为什么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属于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
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职。
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却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观自在?
根据梵文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
太虚大师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
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才能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中国第一佛
观音、大势至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表现出一切佛的大悲心,被佛教信徒看作是最彻底、最迫切的救世者。
观音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渡往西方净土,安居极乐世界。然而,人们迫切需要解诀的,并非虚幻、遥远的来世,而是现实、眼前的今生,诸如生存温饱、消灾避难、化险为夷等具体问题。
因此,佛教徒便将形形式式的难题,甚至连婚嫁、生育、学业、仕途等,统统求诸这位慈悲之心、最能接受求告、最肯助人为乐的菩萨。
据《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音菩萨能现三十二化身,救七十二种大难。
而且,观音菩萨随类化度”,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贵贱贤愚,均一视同仁,甚至连罪犯也不例外,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很著名的图,描绘的是犯人念观音名号,“枷锁自落”、 “牢门自启"的情景。
据说北朝东魏有个叫孙敬德的犯人,罪孽深重,自以为永世不得超生,在临刑前忏悔反思,念《观世音经》,刽子手一刀砍下,屠刀顿时断为三截。这类故事,在佛教徒中广为流传。
在我国大多数佛教徒的心目中,佛的形象无比崇高,高高在上,使人既有庄严感,又有隔距感。
然而观音菩萨却不同了,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故事为人们喜闻乐道,其普渡众生同登彼岸的宗旨为人们所心悦诚服,其时出莲座导化有情的行踪为人们所仰慕称颂,使人既有慈悲感,又有亲切感。
观音形象
由于观音应现及其形像的差异,在许多佛典中,就有好多不同的数量分类。
《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六种观音: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天人丈夫观世音、大梵深远观世音、师子无畏观世音,大光普照观世音。《诸尊真言义抄》,举有十五种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举有二十五种观音。普通于《佛像图汇》中,则有三十三种观音像。
有学者认为,观音菩萨之所以常常被人尊称为“东方维纳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比附,而含有多重文化深义。
从视觉形象_上讲,她是一尊东方美神;从文化意义上讲,她是融汇东西文化的典型符号;从心理意义上讲,她是中土人民心中的保护天使;从情感意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发展的爱神。
诸种文化信息的交叠使敦煌观音菩萨蒙上了-层神圣的迷离色彩,不同符号意义的多重组合使观音菩萨具有更加神圣的魅力。
观音信仰
在南传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等以及在近代的印度,信奉观音者极少且多为华人,而在北传佛教国家中,尤其在我国,观音信仰却长盛不衰,历史上甚至达到家家供观音,人人念观音的程度。
观音形象崇高伟大,一经中国化、艺术化,深孚民心,实为观音信仰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其内在品性来说,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著称。这正是大乘佛教入世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结合,极易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
它是一种内在道德美;其次从其外在的表象来看,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形象最为特殊、最为丰富多采的菩萨,何以见其特殊?
从佛教传入我国之初的伟丈夫形象到南北朝以后形成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创造。
温馨提示:
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联系方式:13600777720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