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德化着力陶瓷产业提升行动,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第一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正是德化与全国各陶瓷产区共建瓷茶平台、实现互利共赢,让中国好茶具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的新载体与连心桥。
中国茶具城一期全景。
12月13日,“中国白锦鲤”超级奖在德化县电子商务园开奖,获奖者获得“中国白”瓷塑作品《许氏三十三观音》一套和1000套“中国白”茶器大礼包。“中国白锦鲤”作为第一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从12月1日启动以来,外界反响强烈,群众参与度极高,10天时间整场活动共收获100多万阅读量、10000多点赞、800多条留言,共有78934人报名参与活动,其中县外参与人数达5万人。
近年来,德化着力陶瓷产业提升行动,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打造“海丝”路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世界瓷都。第一届中国(德化)茶具文化产业博览会正是德化与全国各陶瓷产区共建瓷茶平台、实现互利共赢,让中国好茶具更广泛、更深入地走向世界的新载体与连心桥。
至2022年实现陶瓷产值500亿元,这是德化今年提出的未来5年陶瓷产业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德化推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其中,力促升级的茶具产业成为德化陶瓷产业的新增长极。对此,德化县依托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和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等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市场细分,进行差异化发展,着重在专业、品质、特色上发力,推动“茶具工艺日用化、日用茶具工艺化”,推动陶瓷茶具产业发展。记者获悉,2018年陶瓷产值预计可达328亿元,其中陶瓷茶具产值60亿元,荣获中国茶具之乡、福建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瓷都茶具小镇”称号。
好瓷土 造好茶器
德化瓷的“白”千年流传,德化窑白瓷由于胎釉中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烧成后外观甜净温润、白如凝脂,有“非玉胜似玉”的质感。
12月12日,记者来到德化县毅术陶瓷有限公司,在展厅内,几款造型各异的羊脂白茶具陈列一室,握在手上,润滑如脂玉,这种“润”带着一种油脂感,又有一种丝绸般的光滑。“能有这样的好质感关键在于好的瓷土和配方。”公司总经理陈金通坦言。德化水质优良,是弱碱性水,在制作瓷土的过程中,对瓷土的成分不会造成太大改变,这为瓷土制作提供了优良条件。
多年来,陈金通花费心思研究传统瓷土配方,致力还原“中国白”。为了调配出最佳效果,他四处拜访深谙配方工艺的老工艺人,讨教取经,不断试验。用少许原土高温去烧制,以了解不同产地原矿土的特性,然后再加入不同比例的钾长石等,研究了将近两年时间,才成功研制出“似玉非玉”的羊脂白瓷土。配方研制成功后,陈金通就用这种瓷土烧制了一炉茶具,这些茶具让一位来自深圳的玉石珠宝专家,误认为是用玉石打磨而成的。不仅如此,用这种瓷土烧制出来的茶具有很强的自净功能,具有不吸茶色、不粘垢的优点。为了验证这一效果,陈金通曾拿烧废的瓷杯做过这样的试验:将瓷杯放到废弃的机油当中浸泡一星期后,取出来直接用清水一冲就干净,用来泡茶,无丝毫异味。
金凤祥陶瓷有限公司的玉白瓷茶具润如玉
金凤祥陶瓷有限公司的手绘茶具别具一格
同样潜心瓷土配方的还有金凤祥工艺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曾素妹。1972年出生的曾素妹,早年在国营照相馆当学徒,为各种陶瓷作品拍照,慢慢地喜欢上陶瓷。17岁时她进入陶瓷厂学瓷,在陶瓷厂学瓷的三年时间里,曾素妹不急于寻找师傅拜师学艺,而是先将陶瓷工艺的各个流程都熟悉掌握下来。通过三年笔耕不辍的日夜习作,她拥有了扎实的陶瓷制作基础。之后,她才开始考虑技艺钻研。从瓷花、彩绘、配颜料再到模型设计,不管学什么,都上手得很快,而且都能精通。曾素妹解释说,这是因为自己太执着,想要学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学会、学好。
当问及为何转型研发瓷土?曾素妹告诉记者,自己从事二十多年的陶瓷创作,一直对品质要求极高,而要有好的作品,就必须有好的材料。“德化优质原矿瓷土随便一块泥就能做出好的玉脂瓷,这是全国其他地区的瓷土无法比拟的效果。”曾素妹说,但是这种原矿瓷土却是千金难求。她就萌发了用其他地区的高岭土,通过配方,还原德化玉瓷的想法。因此,她从2011年开始,从大兴安岭、贵州、河南等地收购高岭矿土,并投入到瓷土配方的研究当中,这一试就是三年。经过不断研究、实验,曾素妹成功还原了德化玉瓷。众所周知,好的瓷土有个弊端,那就是难于与釉水结合。但是曾素妹以高岭原矿土作为配方原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缺陷。她创作的《祥云观音》就是很好的说明。2014年,她的瓷土生产线正式运作,生产的瓷土不仅在县内畅销,也吸引了景德镇等地的客商慕名前来采购。在记者采访中,刚好遇到慕名前来采购瓷土的郑清江。郑清江是位茶具生产批发商,此次进购玉瓷土准备用于精品茶具定制。
好器型 衬出茶香
茶器,归根结底是为了衬托一口好茶。茶具作为传统日用品,其设计不仅要实用,还要兼具美观。在德化,许多茶具创作者深谙此道,他们都遵循着“让每一个产品都有实用价值”这一法则,他们在产品设计方面极为讲究,茗瓷点就是其中一家。
茗瓷点的简约设计
走进茗瓷点产品展厅,一下子就让展厅内各式各样的茶具所吸引。推崇“让喝茶变得更简单”的茗瓷点,“极简设计”这一理念贯穿所有的产品设计。茗瓷点品牌主理人陈东峰告诉记者,整个展厅分为艺术衍生品、设计师产品、自主原创设计和商务定制四个功能模块,对应的功能区摆放着不同的设计产品。在展厅的其中一面墙壁上写着“既深谙国际化圆形的持久生命力,又通晓中国文化五千年的深厚底蕴”,这句话很好地应用到他创作的《小雅》上,壶盖顶部水滴造型,体现茗瓷与水的一脉相承,再配以四个梅花造型的杯子,将杯子对扣,可成“茗瓷点”标志的造型。该作品入围参与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三届东方茶席大赛”,并获得茶具设计奖。
而在自主原创设计区,摆放的一套白瓷茶具,盖碗采用双层设计,在盖子处设置三个出水小孔,在泡茶时不需要讲究怎么调整盖子的开口角度,只要把出水口对准就可以泡茶。该设计初衷,王东峰认为,因为现在许多年轻人不会喝茶或者对泡茶不专业,我们就通过茶具设计引导他们,传统盖碗讲究天地人和,而这款盖碗没有底托、容易出水还不烫手,非常适合年轻人使用。“要让产品回归生活形态,让创意赞美生活,是我的创意来源。”陈东峰说。可以说,他设计的所有产品,既可简便使用,也可讲究仪式感。
让设计回归生活这一想法与空空茶道的设计师王国栋不谋而合。王国栋认为茶具的设计要服务于人、服务于茶,其他的都不是必要的。他最新设计的便携式套装组合茶具龙蛋快客杯,以其新颖、实用的造型组合,广受好评。“龙蛋”的壶身设计有双层隔热的功能,省去了传统的手把的突出部分。收掉多余的曲线,使得整个造型浑然一体,就像个光滑的蛋一样,顶部的龙头起着防烫的作用。“龙蛋”内蔵着三个品杯,品杯的曲线和壶体的内壁贴合,整体采用了“不倒翁”的设计,杯身推晃也不会翻倒。
“所有产品设计都应注重生活美学。”陈东峰等人在产品设计上都尽量做到这一点,他们认为,设计最好的状态是要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理解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并将这种感知和对应的设计结合到一起。
工艺优 荟萃名器
在城东新君诚陶瓷展厅,异彩纷呈的各式茶器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有沉稳内敛的茶叶末茶杯,有绚丽灵动的樱花釉茶壶,有古朴典雅的紫砂茶叶罐……最令我们意外的,展厅里有许多成套精美的钧瓷茶具,有浓艳如火的红钧,有梦幻烂漫的紫钧……
新君诚陶瓷的钧瓷茶具浓艳如火
新君诚陶瓷刚起步时以生产白瓷为主,近年来将精力转向对国内各大“名窑”复古创新,研发生产众多“名窑”茶器。说到当时的转型之路,新君诚陶瓷的黄丽君说:“德化白瓷已经做得很极致了,行业竞争很大,受日本、台湾等一些地方的陶瓷企业启发,走上这条路,看重的就是传统名窑的品牌效应和独特审美,我们每年釉水研发和样品开发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付出就会有回报,复古之路累并快乐着。”
这是德化陶瓷人孜孜不倦地传承创新、研发新品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外地来的客人都会发现一个现象:除了传统白瓷,德化陶瓷可谓“名窑”荟萃,在陶瓷商店或厂家展厅能发现全国各大传统名窑产品的身影。
苏记茶陶的建盏茶器被赋予现代家居生活美学
建盏是宋代著名的茶器,曾作为“御供”,供达官贵人斗茶,以建阳一带出产的最为知名。苏记茶陶,是德化近年兴起的生产建盏的知名陶瓷作坊。建盏在德化并没有产地优势,那么如何在行业竞争生存?
苏记茶陶的苏隆谊介绍,他们较早就介入建盏生产研发,这几年来,坚持在创新中求生存,设计上以现代精致家居为出发点。以器型为例,苏记茶陶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斗笠盏和束口盏,推出了茶壶、盖碗、分茶勺等系列茶器,尺寸、釉色、胎质等也有自己的特色。“德化陶瓷从成型、上釉、烧制等各个环节技艺成熟,因此各种环节的改变和技艺的突破可以轻车熟路,类似的做法在很多原产地就没那么容易,有时他们还会反过来向我们借鉴。”苏隆谊补充道。
生产汝瓷的大宋名窑坊,其品种繁多,品质精美,得到业界高度认可。公司负责人林心如介绍道,他经常带上自己研发出来的新品到原产地与大师和商家分享。2015年,河南郑州召开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大宋名窑坊用德化高白瓷土与汝窑的釉水制作的玉青汝瓷龙头杯,在与原产地厂家竞争中,被确定选用为该会议专用杯。
德化千年生生不熄的窑火,使得陶瓷产业链成熟完整,制瓷工艺臻以至善。以瓷为生的德化人用兼收并蓄的情怀,永不止步地传承创新,使得德化陶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据业界人士介绍,近年来,德化已具备生产“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等陶瓷产品的技术能力。
另外,德化陶瓷,特别是茶具产业的成熟壮大,由此衍生的茶叶罐、茶盘、茶宠、桌布等茶配套产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益兴陶瓷是德化一家专门生产茶叶罐的厂家。展厅里,五颜六色、造型各异,大小不一的茶叶罐琳琅满目。缠枝莲图案清新雅致,中间镶嵌着一方艳丽的花旦妩媚图案,这是益兴陶瓷的一个圆型茶叶罐的花面。陈候流介绍:这款茶叶罐,吸收了青花和京剧等传统文化的元素,色彩反差恰到好处,广受中老年买家喜欢;茶叶罐的合金盖密封性很好,充分考虑了茶叶的温湿适宜度。“合金盖有专门的供货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就是德化陶瓷现状。”陈候流补充道。
展厅里,一款以“岁岁平安”为名的小茶仓,以苹果为原型系列小罐子,有青色、红色、粉红色等颜色,颇叫人喜欢。陈候流说:“不当茶叶罐,当居家摆设也是不错的选择。设计灵感来源今年走红的‘柿柿如意’茶具,主要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
在卓越陶瓷展厅,明式的龙虎杯,清式的青花杯,国民时期的提梁壶……德化白瓷不同时代典型茶器把我们带入了不同朝代的茶器世界,古朴与现化的气息在小小的展厅和谐相汇。
德化陶瓷葆有中国白这一核心品牌外,还吸纳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领域的文化元素。德化陶瓷领域的“拿来主义”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德化窑历来是以出口为主的民窑,在国内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却有着民窑顽强的草根生命力。卓越陶瓷的颜宝敬说:近年来德化陶瓷,特别是茶具产业“名器”荟萃,与近年来政府的鼓励是分不开,出台过一些扶优政策鼓励企业转战内销,与陶瓷企业并肩打响德化陶瓷品牌。
销路广 聚朋八方
12月12日,记者走进三班镇中国茶具城,见到一家家茶具店各具特色,茶器、茶宠、茶盘、茶座、茶巾等茶产业配套器具一应俱全,让往来的采购商和游客们看花了眼。
在茶具城的卓越陶瓷展厅内,记者见到一些轻便的快客旅行杯及百家姓茶杯系列颇受游客欢迎,卓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宝敬说,“中国茶具城就是德化陶瓷的一张新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名片。”在他看来,德化茶具生产能力非常强大,缺的就是宣传、销售、合作平台,而中国茶具城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
中国茶具城开业后,企业展厅精美的茶具产品琳琅满目。
“以前是客人满德化找工厂,一待就是十几天。”中国茶具城董事长郑永生十分感慨,从前外地客商要来德化采购陶瓷,经常摸不着“门道”,东一家西一家,甚至有的厂房偏僻,绕了大半天仍不知道在哪,虽然有条陶瓷街,但依然太零散,客户们也会犹疑要采购的茶具是否厂家直销。“现在茶具城开业,真正实现了厂家直销和客户一站式采购,不仅客户采购的选择性更丰富,企业也获得了十分便利的对外窗口,大家做事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单单第一期入驻的250多家企业,交易体量就达到了之前陶瓷街的十倍。”郑永生告诉记者。开业两个月以来,茶具城零售额达两千多万,订单达两个亿,这些德化茶具经由中国茶具城,如同心泵输血般,销往全国各地。
“‘汇天下茶器,聚八方宾朋’在中国茶具城成为了现实。”郑永生说。“现在很多入驻的商家一楼做展厅,二楼做电商,线下线上齐头并进。”据介绍,中国茶具城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坐拥德化陶瓷茶具占全国80%的产地优势,规划建设面积1200亩,总投资25亿元,由专业市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电子商务、会展中心、总部大楼、酒店、文化广场等功能区组成。吸引了来自上海、广州、西安、郑州、厦门、潮州、武夷山等全国各地250多家企业和商家入驻,初步形成集茶具批发、展示、零售、电商、物流、科研、培训、创作与产业链融合等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茶具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具产业集散高地与陶瓷文化、文创产业特色窗口。
德化陶瓷能够快速打开销路,其背后是德化县委、县政府的主动担当、敢于作为。在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市场空间持续“缩水”,陶瓷出口“受困”的大背景下,自2013年以来,德化县委、县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坚持“一把手”全力推动,以“互联网+陶瓷”为主线,以电子商务作为推动陶瓷产业拓展市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坚持“多平台”发展路子,培育龙头品牌,延升产业链条,线上线共同发展,全力推进德化陶瓷产业发展。据悉,德化现有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7500多家,阿里巴巴“诚信通”企业数达3100多家,1688平台入驻企业2000多家,第三方服务企业200多家,电子商务从业人数达3万多人。全县网络零售额30亿元,比增50%。占有全国80%以上茶具网络销售份额,已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