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南京博物院瓷器类的藏品质量上乘,品类丰富,其中有作为重量级的藏品:清乾隆时期的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堪称“镇馆之宝”。
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径20厘米 底径24厘米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犹如走马灯。
南京博物院所藏的“乾隆蓝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围图》转心瓶”乃是一件来自于清宫旧藏的“南迁文物”。它高70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4厘米,外瓶镂雕山水林木,内胆描绘的是乾隆帝骑马出猎的场景,配有牙雕群臣跪拜。神奇的是,如果旋转内瓶,可见大队人马如同动画一般穿行在山水林木间,气势非凡,观赏效果绝佳。这件瓷器是一件御用“纪念品”,工艺繁复,堪称“绝版”。
转心瓶打破了传统瓷器的静态美,通过旋转,不断变换角度,产生奇妙变化。由于它制作工艺复杂,难度高,因此成品率极低。这件转心瓶更是集乾隆官窑的众多高超工艺为一体,代表了当时制瓷技艺最高水平。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官窑生产了二、三十件转心瓶,而目前存世不过十数件。南京博物院所藏这件蓝釉转心瓶,其结构更加殊胜,在所有转心瓶中是绝无仅有的,是“乾隆瓷”的巅峰之作,是真正的瓷中孤品。
南博专家介绍说:“为了能够旋转自如,转心瓶的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试验,火候控制稍有失当,便会使整器变形,而这件以粉彩彩绘的内瓶还需二次烧作。 古人如何掌握温度高低,而且不破坏内瓶的粉彩部分,至今仍令专家难解。”
乾隆瓷器特点概述
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
——乾隆瓷器造型特征
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寓意吉祥的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
——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
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越。
——乾隆瓷器胎体特征
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乾隆瓷器釉面特征
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乾隆瓷器款识特征
南京博物院藏清乾隆瓷器欣赏
斗彩八吉祥纹大盘
清·乾隆 高6厘米 口径50. 7厘米 底径31厘米
纹饰繁密,色彩艳丽,盘心由内向外分别绘有双凤穿花、缠枝牡丹、祥云托八宝、海水杂宝纹等。
粉彩勾莲纹翎管
清·乾隆 高4.3—6厘米 口径1.3—1.8厘米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为中空的圆柱体,顶端有圆形小钮,可缝缀于帽顶。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为主,绘有勾莲、蝙蝠、如意、寿字等图案。
粉彩三秋图笔筒
清·乾隆 高15厘米 口径1 9厘米 底径1 8. 7厘米
笔筒为六方形, 口沿描金,外壁六个面上分别绘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并题写行书《咏石榴》、隶书《咏山茶》、篆书《咏菊花》诗三首,均为皇帝亲笔御书。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实,合称“三秋”图。
清乾隆绿地五彩双耳瓷瓶
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径7. 3厘米 底径8.7厘米
颈部贴朱雀形双耳, 内施湖绿釉,外翠绿釉上绘粉彩双凤穿花纹。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矾红篆书款。此瓶纹饰精细,釉色鲜艳,较为罕见。
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
粉彩象驮宝瓶瓷塑
清·乾隆 通高34厘米 长24.5厘米 宽17厘米
象作回首状,施米灰色釉,棕毛毕现,元宝形鞍上驮有葫芦形珐琅宝瓶。这是宫廷中常见的陈设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象驮宝瓶喻意“太平有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