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新扩建的妈祖庙厝顶上,孙丽强又完成一项剪瓷雕佳作
“哇!看,这厝顶上前排有五伦图,牡丹、兰花等名花以及孔雀、凤凰、松鹤、羚羊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太漂亮啦!”2月26日,在东山县陈城镇陈城村,省级非遗技艺“东山剪瓷雕”的第四代传承人孙丽强蹲在一座郑氏宗祠厝顶上,正在对即将完工的一处剪瓷雕做最后一道工序的剪贴,引得许多过路人驻足,观赏这“厝顶上的好戏”,对他的“绝活”赞不绝口。
源自中原 剪瓷雕让厝顶生辉
现年54岁的孙丽强介绍,剪瓷雕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东山人常说:“厝顶上有好戏看。”这戏指的就是剪瓷雕。
据有关记载,自唐代陈元光主政漳州时期,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传入闽南地区。当时以泥塑为主的建筑装饰,经当地工匠、艺人不断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一门独具闽南地方特色的建筑装饰艺术——剪瓷雕。剪瓷雕的重要原料依赖于彩色瓷器,东山县杏陈镇磁窑村至今保存着宋代时期生产彩色瓷器的“磁窑”遗址。宋代晚期,东山岛上兴建西山岩“初来寺”,寺庙厝顶上已装饰有剪瓷雕。到了明代,岛上建了许多寺庙、祖祠,该项技艺开始盛行。清朝,东山巧匠与邻县及广东潮汕地区的工匠密切交流往来,剪瓷雕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民国时期,东山许多剪瓷雕艺人应邀到台湾和新加坡等地修建寺庙、祖祠,使这项技艺广泛传播到台湾乃至海外。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剪瓷雕成为祖国民间传统艺术中一朵灿烂的奇葩。东山县涌现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孙丽强的父亲孙齐加,就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剪瓷雕大师。
出身世家 成为第四代传承人
孙丽强出身于东山岛钱岗村的剪瓷雕世家。父亲孙齐加自小家境贫苦,因祖父中年病逝,祖母与父亲孙齐加、母亲欧幼花(现已92岁)三人相依为命,生活艰难。
孙丽强二叔公孙润泽、四叔公孙润成年轻时到本县坑北村,向剪瓷雕第一代传人王结灯拜师学艺,历经6年多的磨炼,学成回家,成为东山剪瓷雕第二代传人,为邻近乡村修建庙宇。四叔公孙润成见年仅12岁的大侄儿孙齐加具备剪瓷雕的天斌,便收他为徒。
经多年勤学苦练,孙齐加在实践中进一步传承发展,以雕塑花鸟、飞禽走兽、古代戏曲人物著称,成为闽南剪瓷雕的主流派系代表之一。至今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的一些重点寺庙、祖祠,都可见到他的剪瓷雕佳作。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春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地城乡注重修缮古庙宇、老祖祠等文化遗产,剪瓷雕进入了黄金时代。作为孙齐加大儿子的孙丽强,1978年刚满13岁,便辍学跟随父亲学艺。不分严寒酷暑,早出晚归,走南闯北,在父亲的艺术熏陶、言传身教下,他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各种构图、初坯、成坯、造型、绘画、选料、修剪、粘贴等上百个复杂的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孙丽强最终掌握了平雕、立雕、叠雕、浮雕等全部技艺。父子二人均成为东山县剪瓷雕高手。至今令人惊叹的东山关帝庙太子亭等众多寺庙、祖祠厝顶上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好戏”,都出自这对父子之手。
2009年,孙丽强不负众望,成为省级非遗“东山剪瓷雕”(第四代)传承人。
传承创新 “厝顶好戏”更加精彩
2006年,82岁的孙齐加病逝前叮嘱儿子,一定要把剪瓷雕这门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这些年来,孙丽强铭记父亲的教诲。他的剪瓷雕制作技艺,既继承了父亲的工艺精华和传统工艺的古朴神韵,也融合了新时代的艺术灵魂。他通过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让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光彩。
40年来,孙丽强独自和参与修缮的庙寺、祖祠有160多座。东山岛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宫前村天后宫、东明寺、石庙山寺、南正院等许多古寺庙和老祖祠的厝顶,都留下他的杰作。此外,永定下洋镇思贤村的路门牌坊、平和县的三平寺、云霄县天地会主要活动地高溪庙、福州三坊七巷的二梅书屋、广东省潮汕地区和惠东等地的古寺庙建筑都有孙丽强的得意之作。那些凌空飞舞的双凤朝阳,腾空盘旋的二龙抢珠,惟妙惟肖的戏剧人物,生趣盎然的珍禽异兽,赏心悦目,令人赞叹。
近年来,孙丽强踊跃参与省内外和海外的剪瓷雕艺术文化交流活动。2016年8月,由漳州市政府主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漳州文化周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市举行,作为省级非遗剪瓷雕代表的孙丽强应邀参加,并展示他的绶带鸟、松鹤、三雄鸡、鹦鹉4幅剪瓷雕作品,深受马六甲市民的一致好评,作品被当地文化部门收藏。
孙丽强感叹,目前让他牵挂的还是徒弟难寻。这些年他也收过一些徒弟,但能坚持下来的很少。由于这项工作风吹日晒,非常辛苦,加上技艺烦琐细腻难学、工程不稳定等原因,造成青年人没有耐性学习并从事这项技艺。为了生计,一些以前的师兄弟也相继转行。
令孙丽强欣慰的是,现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工艺美术系任教的大儿子孙培贤,爱上了剪瓷雕艺术,并拥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意。二儿子孙培渊是杭州一所高校在读研究生,对剪瓷雕艺术颇有兴趣。他真希望两个儿子能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把自己的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让“厝顶的好戏”好好地演下去,让这朵古老的艺术之花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