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四爱图梅瓶,藏友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元青花重器——“四爱图”梅瓶,它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少量以人物纹饰为主题纹饰的代表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君子风度,高士情怀”。
实际上,“四爱图”自元代以来就成为青花瓷上经常使用的题材。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明嘉靖青花带盖梅瓶(见图),即是如此。其高45.3、口径5.8、足径13.3厘米,小口、短颈、丰肩、敛腹、平底,带覆斗形盖。器盖带莲苞纹,盖面及盖壁分饰四杂宝及十字纹等;梅瓶器身分五段装饰,器肩青花横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一圈;其下六个如意云头开光内画折枝花卉纹,间饰银锭、艾叶等杂宝纹。腹部主要纹饰为四组山水人物画——“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等明贤高士隐逸故事,其间并绘有童子随伺,或携琴、或持壶、或折花。下腹及底边分别装饰五瓣花及变形莲瓣纹各一道,纹饰上下均以青线二道分隔。硕长形带盖梅瓶以及环肩书款形制,流行于明晚期嘉靖万历年间,梅瓶肩底之间微敛直下,弧线差距较小,颇具时代风格。
本品青花笔意简拙,青料匀浓带紫色调,但无深浅层次,反映出明晚期嘉靖回青色料的效果。回青料是进口石青颜料的一种,内含钴的金属氧化物。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记载:“嗣有大珰镇云南,得外国回青,价倍黄金,知其可烧窑器,命用之……回青以重色为贵……色惟回青盛作,幽菁可爱,故嘉器青花亦着。”而嘉靖时江西布政使司王宗沐在《江西大志·陶书》中详细记载了回青来源及用法等内容,“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回青行,石子遂废……按验青法: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加多则色沈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四六分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身青亮。”
由此可见,回青料于明代价值连城,是一种高级色料,其特点为发色鲜亮,其于青料中所占比例愈高,则青花发色愈为浓烈。观本品青花发色蓝中偏紫,且纹饰略有晕散,推测其所施回青料纯度之高。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瓷器均具特色,发展到明代更是区别鲜明。洪、永、宣、成、嘉、万等诸窑器,在中国陶瓷史上均占有相应地位,但嘉靖瓷器往往处在较为尴尬的境地。不过,纵使瓷品难入“一流”,嘉靖瓷器确仍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无论烧造量还是品种,均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