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瓷板正面
图2 瓷板落款
图3 瓷板背面
笔者涉足收藏界已有二十余年,收藏和研究的方向以明清两代的青花及粉彩瓷器为主。本文介绍的这块彰显中华孝德故事的清代瓷板画,即为笔者收藏中所遇到的心仪藏品之一。
这是一块清代“茶山”款涌泉跃鲤图粉彩瓷板画。瓷板外径28.8厘米,正面(图1)所绘人物故事为“涌泉跃鲤”。人物画面右上留白处,是以楷书文字叙述故事梗概。尤其落款(图2)很有意思,画了一枚钱币,里面署名茶山。以圆方铜钱形式落款是一种雅趣,把姓氏巧妙地隐藏在钱币内。瓷板背面(图3)素面无釉。该瓷板绘画手法娴熟,画面自然流畅,馆阁体的题字十分工整。
这块瓷板画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大凡清代粉彩瓷器,一般只用6至8种彩料,这块瓷板画彩料使用竟多达13色。查看板面的海关火漆章,该瓷板画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国外回流进来的。明清两代瓷画中留传下来体现孝文化的比较少见,这块粉彩瓷板画是清代社会崇尚孝文化的实物佐证。二十四孝总共有二十四个故事应该有24块,当时可能镶嵌在红木挂屏上。可惜另外20多块我还难以寻觅,极有可能还流失在国外。
据考证,“茶山”是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画师钱维城的号。钱维城为乾隆十年(1745)状元,因工于绘画而受到乾隆皇帝赏识,成为宫廷画师。他擅长缜密用笔,设色青绿赭石相间,作品常常呈现出一派宫廷富贵的气息。在乾隆皇帝的收藏目录《石渠宝笈》中,收录的钱维城作品有160多幅,由此可见乾隆帝对钱维城作品的赏识程度。
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常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风采。
“涌泉跃鲤”讲的是汉代一位儿媳孝顺婆婆的故事。瓷画作者在瓷板右上方题款说: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母。这些文字叙述了千年前姜诗妻子对婆婆特别孝顺的感人事迹,弘扬了中华孝德文化。
纵观清代瓷器的烧造历史,因限于当时工艺技术,清代景德镇窑场瓷板的烧制一直比较困难,清早期烧制的产品出窑时不是开裂就是变形,成品很少。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瓷板烧制技艺才基本掌握,瓷板画由此才在晚清民国的上层社会流行开来。
“品相好,画师署名家‘茶山’款识,画面题材取自汉代二十四孝之一的‘涌泉跃鲤’,这块清代粉彩瓷板画弘扬孝德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上虞收藏家协会原会长曹松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