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五个年”系列报道·城乡建设提升年】
德化县委县政府积极主动善作善成,全力提升城乡建设,扩容提质成效初显——
打造城乡美景 共建幸福家园
“德化不仅有大城市的味道,更有幸福的味道。”在福州定居20多年的李建胜如今只要一有时间就喜欢回德化。“道路宽了、绿荫多了、城市美了,各项功能齐全了、居民生活品位高了、孤寡老人老有所乐。”这些不仅仅是李先生这位离乡游子的真切感慨,也是近年来每个德化人言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折射出德化城乡建设带来的巨变。
漫步在德化大地,记者感受到城乡建设的滚滚热浪。“城市升级、环境改善、配套完善、爱心联动”如四个车轮,驱动“美丽德化”的“马达”开启飞速旋转。在县委、县政府的带动下,全县人民上下一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城乡建设往深里走,在城区加快推进片区改造、抓好基础设施补短板,把县城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同时,在农村全面推广“一清二整三美化”等,推行农村关爱模式,把乡村建设成清新自然和谐的“绿野仙踪”。刚刚,德化摘得“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便是对德化城乡建设的充分肯定。 ?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林婉清 许华森/文 陈小阳/图
“颜值”再升级 现代山水新城强势崛起
启动“城北绿廊”、打造城南绿廊、山水结合、串点成线……如今的德化县城与昔日有了天壤之别。城市建设者们正想方设法将现有的唐寨山森林公园、驾云亭公园、凤凰市民广场、文庙、博物馆等山水文化景观资源串连起来,再连接瓷艺城片区;而后,霞田文体园片区改造完成后,也将采取同样模式,串联片区内公园、毕石山、进城大道,将县城打造成可游玩、可健身、可休闲的绿色景观带。
唐寨山公园秀美如斯
为进一步彰显瓷都德化特色,建设宜居城市,德化县采取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的方式,把世界陶瓷之都山、水、石、瓷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一个个风格迥异的街头小品,犹如镶嵌在城市中的一颗颗明珠,把核心区装点得更绿、更美。据县城市管理局园林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景观小品主要依托街道灯杆、绿化带、围栏、公园景观等基础设施,将价值观、公民道德、尊老爱幼、提倡节俭等方面的内容,用雕塑、展板、灯箱、走廊、电子显示屏、公共绿地提示牌等多种形式加以诠释,在“润物细无声”中,唤醒人们的文明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人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行。
正在建设中的德化瓷艺城
记者从县城市管理局获悉,今年该县计划投资15.91万元,在县城区内增设进城大道丁溪桥至法院路段和西门车站至维也纳酒店路段,设置26块落地式公益广告牌,同时,为增加公益广告篇幅氛围,该县将新增设192支灯杆公益广告的宣传展示,预计到年底即可全面完工。
经过片区改造的艺都花苑
全县75%的人口居住在城关,德化县委、县政府在城市升级上下工夫,让更多群众有获得感。除了已经在做的驾云亭、瓷艺城、红旗瓷厂、霞田文体园、电商物流园、世科等6大片区改造,今年陆续推出了许厝(西门车站)、官路下、土坂3大片区改造,2021年兴泉铁路建成通车后,土坂也将变成县城的北大门。同时,还对游客常到、居民常走的科技园、寨头新村等14个老旧小区,逐年逐步、接续推进,抓好修补提升工作,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切实提高城市颜值。
改善人居环境 乡村振兴焕发时代活力
德化城区建设如火如荼,德化农村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走出城区,步入农村,同样是满眼景致。
从县道349线转入雷峰镇朱紫村,村主干道上,竹制篱笆延伸在道路两边,篱笆下是一丛丛开着小花的灌木;刚建成不久的原木色文化长廊,成为村民休憩好去处,与之一路之隔就是家风家训名人园地;放眼望去是刚收成暂时放空的大片田野,舒展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这样的美景得益于朱紫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如诗如画的德化乡村
去年,朱紫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成员分别深入村民家中,解释环境整治的重要性,说服村民们落实门前屋后“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美化),并圈养家畜、远离村庄深埋病死家畜等,并在村醒目位置设置卫生评比“红黑榜”,激发群众户户讲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朱紫村村委会主任林振灿表示:“‘卫生大扫除’让老百姓告别脏乱差,村容村貌的改善更是为全村的整洁环境加分不少。此外,我村还对沿街的10栋房屋统一采用‘戴云山筑’风格,进行房屋立面改造;结合旧村复垦、‘两违’清理等工作,推进村内危旧房屋治理,拆除临时搭盖;完成自来水、路灯安装,新建文化公园、沿溪步道等,使古村‘旧貌’复‘新颜’。”朱紫村,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成为参观者络绎不绝的“明星村”。
事实上,朱紫村的变化只是德化县创新文化惠民、打造宜居环境的一个缩影,雷峰镇的潘祠村、李溪村也是处处美景,如诗如画,两村旅游线路还在去年被授予泉州市特色旅游风景道。据悉,全县214个村居坚持“路线图”思维、“项目化”运作、“清单式”收账,大力推行“乡村振兴”交清单、收账单制度。而今在德化的每个乡镇都至少培育出1个实体产业、1个特色农业示范点、1家农业加工企业、1条特色旅游线路。
完善功能配套 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城乡建设提升离不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软实力的发展。近年来,德化县除了加快道路、公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提升外,还全力加大教育、卫生计生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功能配套。该县以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同步加强教育软硬件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群众获得感。
青少年在顺美陶瓷体验陶艺
层出不穷的笔迹变化,便捷多样的擦除方式,操作简便的教学插件……自去年9月搬进新校址后,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的每一位师生都享受到86寸希沃一体机带来的教学信息化福利。而今,该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均以高标准配置,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餐宿楼、体育馆、图书馆、礼堂、地下停车场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是该县首例所有教室安装希沃一体机的初中校。
谁能想到如此现代化的学校,在2012年创立之初,还只是一个租借在鹏祥开发区的临时学校,冬不暖夏不凉的教室里摆放着破旧的课桌椅,全校上下只有35名教职工,270余名学生。“学校现代化教育快速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名校带新校’战略,如此一来,学校既能获得政策上的扶持,又能获得德化第一中学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带动,让身处城乡结合部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德化第一中学鹏祥分校校长郑双全欣喜地说,目前,学校教职工139人,在校生1676名。学校每年接收陶艺城绝大部分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80%以上。
除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德化县医疗卫生事业也迅猛腾飞,真正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今年,该县建立起县级医院骨干医生定期到基层卫生院坐诊制度,以及开展技术指导等帮带活动,推动优质医疗下沉基层,让群众就近看病、少花钱看病,推动形成“小病治疗在基层、大病就医进医院、康复治疗回基层”的医疗新格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坐诊帮扶3000余人次。近年来,该县重点打造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为核心的三个医疗联合体,着力建设一批叫得响品牌、打得出旗帜、各有侧重的特色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追求美好生活 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抒情优美的旋律,马嘶鸟鸣穿插其间……还未走进龙浔镇大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记者一行人便被屋内节奏热情明快的《扬鞭催马运粮忙》吹笛声深深吸引住了。原来,吹笛的老者是68岁的陈文良,他告诉记者:“自从退休后,我每日都会前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内的退休老人交流才艺、泡茶聊天、下棋打牌。社区还经常结合节日举行各类庆祝活动,如包饺子、送春联、包粽子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我们老年的退休生活。”
大洋社区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流才艺
“为让居民迅速融入社区生活,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社区除了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外,还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人才服务站。”大洋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秀桔表示,该社区通过外引内育,建立起6支志愿队伍即大党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文化志愿宣传队、人才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坚持提供爱心餐厅、爱心义诊、免费理发、商家优惠等服务,让居民群众真正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
社区提供爱心餐厅服务
在德化,不只是城里老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深居农村的老年人也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关怀。今年年初,德化出台《创建“爱心幸福城”工作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了系列爱心公益活动,拓展“爱心厨房”、开展“爱心结对”、推动“爱心志愿服务”、弘扬“爱心文化”、涵养爱心公益新风。迄今,德化县已在85个村庄中设立了“爱心厨房”示范点,绝大部分60周岁以上老人都能得到爱心巡回医疗、爱心理发、爱心义诊、爱心电工等服务。同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症结,在继推行“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系列爱心工程”后,德化县在全省首创“爱心幸福城”,提升文明城市精神高度和人文温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居民幸福指数。
“我们在组织‘爱心厨房’活动中,下涌村一位参加活动的87岁老人高兴地说出,‘30年了,一个村从没这么热闹’,这句简单的话语至今都让我难以忘怀。”德化县委文明办主任郭昌筑表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地处山区的老人生活孤单、就医困难,更需要大家的关心关注。我县将坚定不移持续推行爱心厨房、爱心理发服务队、爱心巡回医疗健康服务等关爱模式,不断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多地发动乡贤、企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让爱心在绿水青山间涌流,打造成德化的人文标志和城市名片。”